笔趣阁

布丁阅读>不如当身自簪缨什么意思 > 第一百五十二章 立春4(第1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 立春4(第1页)

两人一拍即合,绕了个路就回到了那处民坊,刚准备进去,斜刺里就闪出一道人影挡在她们身前。苏令瑜第一实际把刘宝伤拦到身后,刚要再作出反应,就看清了来者是谁。

苏令瑜的神色,顿时从戒备转换成了一种没话讲的表情,“白玉蔷,你大白天演鬼啊?”

白玉蔷把幂篱扶了扶,笑嘻嘻道:“往哪儿去?”

她回来的速度,比苏令瑜想的要快,不过也是,玉热多都回来了,白玉蔷那头总归不会很蛮烦。

看来并州的事情,这位白头领蓄谋已久,做起来更是手拿把掐,不费吹灰之力。苏令瑜并不想在这种时候奉承她一下,抬手往民坊指了指,示意自己要往那里去,“回头再跟你说。”

她完全没在意白玉蔷的出现,这人本来就神出鬼没的,出现在任何地方都不一定有明确的目的。苏令瑜说完这句,就牵着刘宝伤继续往里走,然而白玉蔷却伸手拦了她一下。

苏令瑜看过去,白玉蔷问道:“一定得去?”

“闲着也是闲着。”

“但别人的闲事,还是不要管比较好。”

说到这份上,苏令瑜就知道白玉蔷出现在这里,大概率不是偶然,便道:“你要是知道什么,想说就说,不想说就别拦着我。”

苏令瑜当然不是一定要管这件事不可,但如果连白玉蔷都要拦着她,她就想了解一下了。

“长安城嘛,天子脚下,有些闲事总归是不太好管的。”

白玉蔷也不把话说明白,苏令瑜看了她一眼,带着刘宝伤绕开她。白玉蔷不紧不慢地跟了上来,“不过,确实挺有意思的,我可以跟你一起去。”

苏令瑜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反正就算她拒绝,白玉蔷也有一万种法子跟上来,没必要落个我在明敌在暗。如果白玉蔷是真心想要帮忙,带着也大有用处。

民坊的结构非常简单,只是巷子略深,直到走到那个大夫行医的平房前,苏令瑜都仍然觉得一个平头百姓在长安城做这种事,一点风声不露,是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

那平房外表看起来并没有任何异常,门窗闭锁,四下无人,白玉蔷笑道:“要撬锁吗,这算私闯民宅吧?”

以苏令瑜如今的身份,做这种调查其实很不合适,但人做事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过往种种经历,让苏令瑜做什么事都不喜欢假手于人,不求充分的把握和充足的证据,只求一击必胜。把此地事宜交由官府处理,很有可能错失良机。

所以她把白玉蔷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把没上锁的后门推开了。

扑面而来一股药味,屋里空无一人,门口墙根处堆着许多药渣,白玉蔷拣起一些闻了闻,苏令瑜只看了两眼,问道:“有些什么药材?”

“有治头风的药材,也有止疼和安神的,还有些…”

白玉蔷又拣了几样药渣,把话补全:“有毒的东西。”

“正常吗。”

苏令瑜这么问也是有原因的,正常的药方有时也会用有毒的药材,不过都是经过炮制,或者配合其它药材监制了毒性的,适量服用并不会毒害身体。

“不算非常正常。”白玉蔷摸摸自己的下巴,“剂量有点大。”

苏令瑜把这平房打量了一遍,摆设非常简单,她可以一眼判断出哪里是坐诊的,哪里是煎药的。为免意外,刘宝伤守在门边,保证门一直开着。这时,刘宝伤忽然往门内退了一步,回头示意苏令瑜和白玉蔷不要发出声音。

她们转身看着门口,很快,苏令瑜也听到了脚步声,有个人悄悄走到后门附近,似乎因为发现门开着而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弯下腰,细细簌簌地做了些什么。苏令瑜和白玉蔷为免打草惊蛇,退在暗处不动,刘宝伤在门边聚精会神地观察。

苏令瑜意识到那人可能是在拿墙根上堆着的药渣,毕竟除此之外别无它物。

很快,那人就取完了自己要用的东西,又悄悄走了。苏令瑜给白玉蔷使了一个眼色,后者会意,跟了上去。

让白玉蔷跟踪一个连脚步声都不会掩盖的人,简单得不能更简单,苏令瑜在房内检查了一圈,除了没处理掉的药渣以外,没发现更多异常。她和刘宝伤把屋内动过的痕迹恢复,掩了门出来,白玉蔷已经在外头等着了。

“人倒是不特别,平头老百姓。”

白玉蔷背着手和苏令瑜并肩走出去,把跟踪看见的事一件一件说来。

“他们是拣了药渣回去,再次熬煮,以求治病。”

苏令瑜皱了皱眉头,二次熬煮的药,且不说效力是否足够,光是乱抓一通的药渣,剂量就未必对。但凡那个大夫每月给病患留下了足够的药,都不至于会有人这样做。

这事愈发古怪,白玉蔷说完看见的事以后,又补充了一句:“也未必是药不够,或许他们是有意为之。”

苏令瑜挑了挑眉头,忽然想到先前白玉蔷检查药渣时说的话。从药渣来看,这些方子里使用的药性较为猛烈、甚至于含毒的药材,都剂量过重。如果用药渣二次熬煮,至少身体受到的毒害会小一些。

这当然也是完全不合理的做法,或许这里有哪个药不够吃又实在病发得难受的人,来此处拾取了药渣,而后发现药渣熬出的药起效温和,也就让其他病患知道了此事。

可这还是不对,自己熬药就有药渣,为什么非要来捡?领了药自己回去多煎几遍不就可以了吗。

除非,他们接触不到药材。

苏令瑜想了想那平房里的清醒,门内门外都有药渣堆积,可见熬煮的汤剂非常之多。也就是说,这大夫并不是直接给病患发放药材,而是在这里就熬煮好,让病患服用。

从药渣的量来看,所熬汤剂的量也足够这附近的病患都喝上一剂。

苏令瑜想象了一下,几十号人在同一天里来到这座平房,等着诊脉,然后一人领一碗汤药喝下去,再离开的样子。

越想,越觉得不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