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在附近找了个地方吃饭,期间杜若酩一直在想,到底要怎么平衡地找出最优选。
如果问张有弛,他只会回答“你选什么我就选什么”或者“你的最优选就是我的最优选”。
事实摆在这里,如果张有弛真的毫不犹豫地跟着自己来选,他一定会有遗憾,这并不是杜若酩期望看到的结果。
吃饭期间阿衬和老姚在群里说了几句话,几个人的城市目标选择是重合的,那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少了一个了。
“其实我……早上接到北大招生办的电话了,”沈相宜似乎是斟酌很久,才开口说道,“说是欢迎我报考,但能选择的专业十分有限。”
“有多‘有限’?”这话不是钱绻问的,而是张有弛问的。
杜若酩忽然想到之前跟张有弛的对话,他也说有招生办给他打了电话但开出的条件不能令他满意。
其他人都在认真听沈相宜说话,杜若酩也赶紧调整心绪。
“只有两个小语种专业。”沈相宜说到这里,面露几分遗憾之色,“我都不感兴趣,跟我未来的职业规划也不搭边。”
“这也太敞亮了吧!你都考到全省文科第34名了!他们还想怎么样?!”钱绻脑子转得很快,为沈相宜打抱不平后立刻反问张有弛,“你是不是也接到哪儿的招生办的电话了?”
“嗯,清北的我都接到了。”张有弛说这话的时候也像是在说一件极其普通的事情,“跟沈同学境遇一样,给我的选择也不多。”
“给你的也不多?!不会吧!”钱绻咋呼起来,“你是考砸了吗?!”
“……”杜若酩在这些非正常对话中已经倍感无地自容了。
“也不算吧,我觉得我发挥挺正常啊。”张有弛倒是看得通透,“我根本也没有那么厉害啊,能搭上线就不错了。”
“你对清北有执念吗?”沈相宜认认真真问张有弛,“我原来是有的,但他只给我两个选择,我的执念就要消散了……”
“我没什么执念,只要合适就行。”张有弛淡然地说道,“其实我更想选杭州或者上海,科技类专业发展前景更好。”
“我也觉得杭州不错,文旅方面也很优秀,新媒体发展的前沿。”沈相宜点点头。
“那就,定杭州?”钱绻试探性地问道,“阿酒觉得呢?”
“啊?”杜若酩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打马虎眼,“不是吃完再商量?”
“你怎么这么较真啊,什么时候说定就什么时候定了呗。”钱绻给沈相宜夹了一筷子菜,“现在思路就很明朗了啊,填报就专攻杭州院校。”
“也不用专攻,浙大是我们都能去的。”张有弛下结论的速度更快,“文理兼备,非常好。”
“等一下,等一下……我的分可能够不上啊?”杜若酩有一丝丝心虚,“毕竟是长三角地区的985,我估计不行啊。”
“勾选个服从分配,问题不大。再不行你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再填两个降级备选,浙工大也还行啊,或者周边离得不远的。”钱绻也认真思考起来,“还是浙大好,相相也适合。”
“我还是要补充一句,别太认死理。”沈相宜十分冷静理智地提醒,“但凡有更合适的选择,千万不要为了迁就其他人而留遗憾。”
“一百万个赞同!”钱绻依旧是第一个出声支持沈相宜的。
张有弛默而不语,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这顿饭在得出初步结论的轻松氛围中结束,过程中每个人都和父母进行了沟通,除了张有弛。
钱绻和沈相宜的家长虽然没什么存在感,但也都和杜若酩的爸妈差不多。好像沈相宜的妈妈比较强势一点,她的电话打得最久。
“我爸妈觉得可以,”杜若酩小声问张有弛,“你不跟你爸妈说一下吗?”
“我在微信上跟他们两个人都说过了,”张有弛把自己手机上的微信界面展示给杜若酩看,“没人回我。”
杜若酩撇了撇嘴,只好说道:“那再等等吧,他们比较忙。”
“忙,都忙,忙点好啊。”张有弛哼了一声,嗓音低低的,学着多年前央视的团圆公益广告台词语调说道,“或许只是架还没吵完。”
哎,杜若酩讨厌这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阿衬在群里说他爸妈也支持他留在长三角,”钱绻即时转播群内消息,“不过分数估计够不上浙大,他跟老姚再合计合计。”
“倒也不必非要绑定在一起,就像沈同学说的。”张有弛突然插话。
“没事,阿衬心里有数。”钱绻很笃定地说道,“他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人,不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的。”
听了这话,杜若酩忽而在心中提问,张有弛,你有没有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呢?
到了集中返校填报志愿的日子,其紧张程度堪比高考查分。
大家都预料今年情况特殊,志愿容易撞车是必然出现的情况,所以第一志愿相对保守。
比如浙大,于张有弛而言就相对保守。
才哥有点费解张有弛的选择,思忖一会儿后,还是决定再劝劝他。
“你是可以填一填清北的啊,不想试试吗?”才哥难得语重心长地跟张有弛聊天。
“不太想,”张有弛老实回答,“他们招生办都给我打电话了,其实我这分不上不下的,选不到我想选的专业,有点鸡肋。”
“话也不能这么说嘛,先跨进门槛,再从长计议。”才哥依旧认为张有弛有实力冲清北就应该冲一冲清北,“比如到了大二再转专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