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不论是影视作品,还是阅读小说时,李佑看到主角对着苍天,声嘶力竭地狂吼“狗日的老天爷”,都会忍不住犯嘀咕,觉得这般表现实在有些过了头,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尴尬。
可如今,他自己满心都是对老天爷的怨怼,恨不得痛骂一顿——cao你X的老天爷!
在郑州城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酷寒,让整个城市仿佛被寒冬的恶魔紧紧攥住。
李佑和小妹李萱,在那彻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无奈之下,李佑咬咬牙,拿出了(爷)积攒了许久的钱,买了几尺粗布,想着至少夜里能靠着这点布抵御寒冷。
谁能想到,刚离开郑州城没多远,才走出几里地,天气就像被施了诡异的法术,瞬间由阴转晴。那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洒而下,晒得兄妹俩头晕目眩,差点中暑。
酷热难耐,李佑和小妹实在走不动了,只能在半路上找了个背阴的地方,躲避那似要将人烤化的烈日。
就这样,南下的第一天,他们仅仅走了不到二十里路,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寻找阴凉处躲避阳光上。
傍晚时分,他们终于抵达了管城镇。几十年前,这里可是热闹非凡,车水马龙。
管城驿的设立,让四方的商旅、行人汇聚于此,店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
然而,随着管城驿的迁移,这座曾经繁华的小镇就像失去了生机的老树,逐渐衰败,往日的热闹繁华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片萧条与落寞。
如今的管城镇,四处都是饥民。作为郑州往南的第一个大镇,这里自然成了逃荒者眼中的希望之地。
眼下,大概有数百饥民聚集在此,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或瘫坐在街边,或挨家挨户地乞讨,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让人看了心酸。
镇上的店铺老板们,为了自保,纷纷紧闭店门,生怕被饿红了眼的饥民洗劫一空。
镇外的运河边上,有一座破旧的龙王庙。在这乱世之中,龙王不仅被视作海神,庇佑着出海的渔民和商船,更是漕运的守护神,有着朝廷的敕封与百姓的尊崇。
PS:那时妈祖还不是大海的保护神,因为她还没出生呢。
管城镇因漕运而兴起,当年,镇里的百姓们齐心协力,集资建起了这座龙王庙。可如今,岁月的侵蚀与战乱的纷扰,让这里没了往日的香火,变得破败不堪。
李佑和小妹本打算在这龙王庙里借宿一晚,可还没迈进那扇破旧的大门,就看到里面横七竖八地躺满了饥民。
一股酸臭的气味扑面而来,熏得人几欲作呕。李佑皱了皱眉头,拉着小妹,低声说道:“这里不能住,咱们再找找别的地方。”
说完,便转身顺着运河继续前行。
又走了二里地,天色早已完全黑了下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他们兄妹俩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虫鸣声。
李佑和小妹沿途捡拾枯枝败叶,又找出一只破旧的陶釜,准备生火煮粥。
“嚓,嚓!”
从侯爷家顺来的火镰,在李佑手中已经运用得十分熟练。
他用干茅草垫着火石,再用火镰快速擦击,只听几声脆响,几秒钟的时间,火苗就蹿了起来,那跳跃的火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温暖。
这火镰可比火折子方便多了,既不怕被雨水打湿,又能随时生火。
这年头,稻米价格昂贵,对于李佑这样的穷苦人家来说,实在是难以负担。他只买了三斤黍米和三斤菽豆。
黍米,也就是黄米,自古以来便是百姓们赖以生存的主食之一,在这乱世中,更是显得尤为珍贵。
而菽豆,在北方的土地上广泛种植,虽然口感粗糙,但却能填饱肚子,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穷苦百姓。
“二哥,我来淘米。”李萱睁着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一脸认真地说道。
李佑看着妹妹稚嫩的脸庞,心中涌起一丝暖意,笑着说:“那以后煮饭的活儿,可就都交给你这个小能手了。”
李萱自豪地挺了挺小胸脯,说道:“我四岁就会烧火了,娘和姑姑都夸我能干呢。”
李佑伸手轻抚小妹的头顶,心中满是酸涩,却不知该说些什么来回应这份纯真。
水是从运河里舀来的,李佑将黍米和菽豆倒入陶釜,再撒进去一小撮粗盐,随后架在火上开始煮。
不一会儿,锅里就传来阵阵香气,那是食物特有的香味,在这饥饿与寒冷交织的夜晚,显得格外诱人。
兄妹俩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饱之后,便裹着粗布,相互依偎着在野外露宿。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佑就从睡梦中醒来。他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身旁的小妹,却发现李萱浑身滚烫,额头热得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