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膏颇为管用,只是价格昂贵,两贯铜钱才能买一勺。
涂在患处,凉飕飕的,感觉和五倍子散功效类似。
估计还有杀菌的作用,半天时间便消肿了。可惜李佑总是便秘,一用力伤口就会崩裂,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多天,足足给药铺送去六贯5000文铜钱。
从侯爷家抢来的铜钱,一下子就花去了四分之一。
唉,不管怎样,咱也算是刚烈的男人。
郑州粮价日益高涨,就拿买烧饼来说,短短几天价格就上涨了三成,肯定是郑州粮商在哄抬物价。
李佑没有刻意省钱,肉包子、菜包子,每天换着买来吃。
钱可以再赚,身体必须调养好。
兄妹俩的气色好了许多,能跑能跳,不再走一会儿就觉得疲惫。
老天怜悯,两个营养不良的孩童,淋了一场大雨居然没有生病,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李佑行事极为谨慎,每次买吃的,都不在同一家店铺。但还是被人盯上了,只因他一个孩童,连续数日在药铺支付散碎铜钱。
“快走!”李佑拉着小妹的手,在街头转角处,突然加快脚步,接着奔进另一条小巷。
一个混混跟了上来,却发现目标消失不见,气得在那里跺脚咒骂。
兄妹俩直奔城东南而去,那里有郑州府学和贡院,是郑州学子读书考试的地方。
再怎么世风日下,读书人总归要些颜面,流氓混混不敢在府学附近撒野。
府学对面,是一家书坊。
兄妹俩蹲在屋檐下吃东西,书坊老板也不驱赶,只是让他们别靠门口太近。
几个府学生结伴而来,在店中挑选一番,各自拿着新购的书本离开。
李佑偷偷瞧去,学生手里拿的全是传奇话本。
他顿时有了主意,或许可以靠讲故事赚钱,仙侠武侠之类的随便瞎编就行。
当夜,就在书坊房檐下睡觉。
“二哥,我冷。”
半夜里,小妹在他怀里瑟瑟发抖,紧紧抱住李佑取暖。
李佑也被冷醒了,忍不住咒骂:“这鬼天气,简直不给穷人活路!”
才农历八月初啊,竟突然袭来一股寒潮。
从侯爷家抢来的两件孩童绸衣,李佑一直不敢拿出来穿。此时此刻,却顾不了那么多,赶紧让小妹穿上御寒。
可还是冷!
兄妹俩只得抱成一团,蜷缩在屋檐下,好歹熬到了天亮。
郑州没法再待下去了,昼夜温差本就大,若迟迟不南下,入秋之后肯定会被冻出毛病。
顾不得说书赚钱的计划,李佑立即准备食物。
买了一些干粮,又买了几斤杂粮,还买到少许劣质食盐,兄妹俩隔日便结伴出城。
……
郑州北码头,位于城东北。而郑州城的东南方,还有一个南码头。
南码头虽不如北码头繁华,却设有“极冲级”(最高等级)驿站——管城驿。
几十年前,管城驿在更南边的管城镇,靠新郑县的财政拨款维持。
途经驿站的官员实在太多,不管是否有公务在身,都亮出官牌白吃白住,而且还得好酒好菜招待。
一个驿站而已,竟成了新郑县最大的固定财政支出。
于是,新郑县不干了,但极冲级驿站又不能裁撤,朝廷只得把管城驿移到郑州。郑州富庶,养一个驿站还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