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纲冷眼一扫:"太孙殿下果然胆大包天,莫非真以为纪某不敢动弹?"
朱瞻基看着那些充满杀意、团团围住纪纲的锦衣卫,心里不由得一紧。
锦衣卫是皇帝的眼线,明太祖创建锦衣卫的初衷是为了监察四方。
不过,纪纲接管锦衣卫才数载,便已培植了不少亲信死士,若长此以往,锦衣卫恐怕要易主了,届时天下究竟归谁掌控还是未知之数。
想到此处,朱瞻基顿时没了与纪纲周旋的兴趣,直接下令道:“动手,全歼纪纲及其党羽,一个不留!”
话音刚落,十八支箭矢同时射出。
每支箭矢命中后,纪纲周围的锦衣卫便应声倒地。
十八骑交替发射,轮番推进,面孔隐于面甲之下,神情难以揣测,但箭雨自始至终未曾停歇。
被包围的纪纲脸色骤变。
朱瞻基并未下令射杀自己,故而这些箭矢有意避开了他。
然而,纪纲却毫无喜色,反而感到彻骨的寒意。
他曾随朱棣征战沙场,深知其中凶险。
纪纲距朱瞻基超过五十步,身边这些锦衣卫皆为精锐,五十步外的普通弓箭轨迹清晰可辨,即便是军中顶尖射手,这些弓箭也能轻松化解。
但此刻这十八人射出的箭矢,每一下都精准命中锦衣卫要害,显然每一箭都能致命。
短短几个呼吸间,他身旁的数十名锦衣卫便只剩下了寥寥数人。
纪纲心中生寒,虽欲反抗,但随着每一箭飞出,他的四肢愈发僵硬,斗志也随之消退。
直到最后一名锦衣卫倒下,纪纲才猛然惊醒,却发现已有四把弯刀架在了他的脖颈上。
------------
“太孙殿下意欲谋反?”
纪纲强忍内心恐惧,高声呼喊,试图引起他人注意。
“啰嗦个不停,堵住他的嘴!”
朱瞻基冷眼扫向纪纲,对身边的十八骑低声吩咐。
随即,一人撕下纪纲衣襟,将其塞入嘴中。
另几人迅速抽出地上的死尸腰带,将纪纲牢牢捆缚。
纪纲喉咙里发出两声闷响,紧接着,一柄刀悄然逼近他的脖颈,鲜血渗出,他顿时变得温顺无比。
面对燕云十八骑的目光,纪纲满是畏惧。
看着纪纲服软,朱瞻基不禁露出笑意,随后转向那些未曾参与反抗的锦衣卫说道:
“你们的表现很出色,未与纪纲同流合污,这非常值得肯定。
我会记录下你们的事迹,继续努力,大明正需要这样的忠诚之士。”
稍作停顿,他扫视了一圈明显松了一口气的锦衣卫,接着说道:
“纪纲已屈服,但锦衣卫和诏狱仍需有人值守。
哪位是锦衣卫指挥同知?”
话音刚落,这群锦衣卫微微颤动,很快便有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出来说道:
“回禀太孙殿下,两位指挥同知均为纪纲所用,现已悉数伏法。”
“你是?”
朱瞻基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这位年轻人。
此人约莫二十出头,比自己年长几岁,身形更显强壮,只是略逊于自己的英俊。
在这紧要关头还能挺身而出,想必并非寻常人物。
“末将锦衣卫指挥佥事张懋拜见太孙殿下!”
张懋右手拍胸行礼,动作标准,朱瞻基见状眼前一亮,忽然想到什么,不禁问道:
“姓张?你与英国公张辅有何关联?”
张懋听后笑着回答:“回太孙,家父正是英国公!”
“果然是这样!”
朱瞻基闻言不禁笑逐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