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然冷冷一笑,再次大手一挥:“钱的事,不是最大的问题。”
而在Aerodyn那边,情况则更棘手得多。
设计师们死活不肯轻易动刀。
他们斩钉截铁地说:“改叶片?那等于重造一台机组!风洞测试、疲劳试验、材料认证,每一样都得从头来,少说也得两年,成本还得翻番!”
“那好,”王曦权微微一笑,“那我们自己组队设计新叶片,风洞实验也自己来。只要你们愿意授权就行。”
这一招打得既狠又准,Aerodyn怕丢了未来大单,不敢真撕破脸,最终在合同附件里勉强加上了一个“第三方适配开发”的条款。
就这样,王曦权一边咬着牙谈,一边默默画着心里的蓝图。
下一步,等合同敲定,他还得回国马上拉起自己的小团队,既要吃透买回来的老版技术,又要着手啃下升级版。
回国的日子近了。
王曦权和吴俊然的航班,与麦麦提的归程,不约而同地擦肩而过。
他们没有搭乘同一趟飞机,只是前后脚从柏林国际机场起飞,经由阿布扎比中转,返回首都。
阿布扎比国际机场的贵宾候机厅里,命运悄悄安排了一个短暂而微妙的交错——
麦麦提蹲在角落,摊开一叠合同资料,眉头紧皱,埋头苦思;
王曦权靠在另一侧的沙发上,正低声和吴俊然激烈争论着新一轮叶片开发的技术路线。
两人近在咫尺,却各自沉浸在各自的战役里,谁也没有抬头。
一个沉在合同的字缝间,一个陷在技术的演算里。
擦肩而过,各自奔赴更深的战场。
而就在候机厅的另一端,一个气质清隽的年轻女人静静地坐着。
她留着利落的短发,身着一袭剪裁简洁的藏蓝色西装,眉眼间带着海外打拼多年后养成的从容与利落。
胸前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铭牌在落地窗洒下的光影中熠熠生辉,上面镌刻着她的英文名:AudreyR。Tang。
此刻,唐若曦正用手机接着家里的电话,语气沉稳,隐隐带着一丝江阴方言:“爸,妈,我明天就到家了。嗯……想了很久,我还是决定辞了这边的工作,回国自己闯闯。放心吧,我不是冲动,是想清楚了的。”
挂断电话后,唐若曦将手机收好,轻轻呼出一口香气。
她目光落在膝盖上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上面正打开着一份最新的行业报告,标题赫然是:《中国风电市场现状及未来五年预测》。
她的眼神在那一瞬间微微发亮。
——陆上风电的市场,早已经是红海,各路玩家厮杀得血流成河,格局基本固化。
——但海上风电呢?
中国的陆上风电尚且才刚刚起步。
而海上风机这块,因为造价高昂、技术壁垒高、项目周期长,真正敢大规模押注的本土企业,还寥寥无几。
目前占据市场主导的,依然是维斯塔斯等欧洲老牌公司。
可唐若曦心里清楚,这些老牌巨头,风光也不过是暂时的。
欧洲人固然技术成熟,但他们成本高、反应慢、且对中国市场的水土,始终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
一旦政策风向开始微微偏转,本土资本与企业开始发力,这批外资巨头迟早要被推下王座。
“机会,就在海上。”
唐若曦合上电脑,指尖敲了敲桌面,像是给自己定下了无声的flag——切入海上风电这片尚未开发的蓝海市场。
不一定要第一个吃螃蟹,但一定要是第一个稳稳站住的人。
她没意识到,就在不远处,王曦权也正琢磨着未来国产风机升级改造的大计;
而另一边的麦麦提,已经在策划一场更大的疆场布局。
三条不同的归途,像三条尚未交织的暗流,在这个初夏的异国他乡机场,静悄悄地向着同一个方向汇去——群雄逐鹿的中国风能未来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