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古人看我做历史考研真题免费 > 第57章 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第4页)

第57章 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第4页)

[可是不当官才难。]

[是啊,不当官要服徭役,好累的]

[不仅累,还会死人!]

[瑟瑟发抖。jpg]

[“征”就主要看名声,怎麽造作怎麽来,让皇帝知道你的美名,“辟”一半儿和“征”一样,另外一半儿看家世和人际关系。]

[我想到那个毒鸡汤了,财富就像艾滋病一样传播。]

[这都不算毒鸡汤吧?毒鸡汤好歹带个鸡汤,那是冰冷的现实啊!]

[嘤嘤嘤好难啊!]

[比起古代百姓我们已经很棒了好吗?]

[我什麽时候才能变成百亿富翁啊!]

明,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啐了一口,他就讨厌文人拉帮结派丶贪污受贿,还有地方豪强,当官儿的不知道收授了多少贿赂,官员贪心不止,再好的制度都不管用,等杀得多了才知道什麽叫怕,不死到临头就是不知悔改。

【然後还要增强免疫系统,强化地方监察,这点的主角是隋炀帝,我觉得他就是敏感多疑,三台除了御史台的那两台就是他设的,反正不放心,所以畿内有两个分别监查京师和东都的别驾,畿外有到处巡查的十四个刺史和四十个协助刺史巡查的诸郡从事,巡查内容类似于汉朝的六条问事,大家还记得六条问事不?不记得也不说了,考研的该知道的啊,不知道赶紧去翻书背,不考研的不知道也没关系,不是很重要。】

[六条问事是汉朝的?!!!]

[记串了吗?哈哈哈哈哈!]

[皇帝称孤道寡的,可不就该多疑吗?]

汉,建安五年(200)。

华佗掐断了胡子,骨丶肉很好理解,但“免疫系统”是何物?华佗思考着“六条问事”之于政事,模模糊糊理解了“免疫系统”之于人体的作用,再联系“免疫”二字,几息间便有所明悟,但显然它并不只是明面上的意思,还有更多待他挖掘钻研。

隋,开皇二十年(600)。

杨坚觉得地方监察制度的设立是好的,有天幕所言再先,他很难不怀疑杨广加强地方监察的最初目的,对臣下不放心至此,那逆子得多不得民心啊?

【中央和地方的改革都说完了,最後来看看隋朝对府兵制的改革吧。刚刚说宇文氏父子改革的时候说了最开始的府兵制,就是职业军人嘛,他们有专门的户籍,包括他们的家人也不是民籍,但是隋文帝对府兵制进行改革後,户籍这块儿就有了变动,士兵本人还是有军籍,但另外还和他们的家人一起编为民户,这样的话就可以按照均田令分得土地,住处和生産都能固定下来了。不过种地的同时也有其他任务,比如按照规定轮番到京城宿卫。】

[这跟明朝的军户差不多吧?]

[明朝的军户和改革前的差不多,都是另外拎出来的。]

[明朝那户籍制度就很不灵活,乱七八糟的干什麽都有,关键必须抽人去干。]

[也还好吧,李东阳家里就是军户,不还入阁?]

[我们现在还分城乡户口啊。]

[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明代军户战场上死一个家里必须再出一个人上战场。]

[emmm不是很懂。]

[我看到有说明朝户籍制度和种姓制度差不多。]

[那倒也不必那麽侮辱老朱。]

明,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表示不服,大明的户籍制度怎麽啦?条分缕析,便于管理,利于传承,天幕不都说了以前的朝代也这麽做,他还在前朝的基础上改善了呢,况且这又不是他一个人做的决定,朝中那麽多人呢,不也没意见吗?

明,弘治七年(1494)。

冷不丁被提起的李东阳尴尬地笑了笑,李阁老有些挫败,他是真的没有预料到他是以“军户入阁”青史留名的,他的“茶陵派”就不值一提吗?

李东阳最近心情不太好,他的长子自幼聪颖懂事,他对他寄予重望,怕他年轻气盛压了他几年,十八岁才放他回乡应试,却晕倒在考场上,今年终于放弃了让他科举,让他蒙荫入监,李东阳不可谓不失望难过,但他有什麽办法呢?当爹的总要为孩子铺平了路。

想到这里,李东阳就有些酸。王德辉(王华)那厮倒是面上有光,“父凭子贵”,生了一个好儿子啊。

【这样的改革那肯定是有好处的,我们刚开始就说了,这是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所以府兵制改革肯定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的,因为将府兵统帅权集中在中央了,以前是八柱国统领的;另外府兵制的改革使府兵制进一步与均田制结合起来,有利于府兵制的巩固。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除了中央地方行政制度和府兵制的改革之外,还有颁布《开皇律》和创立科举制,不过这两点不是改革我就不多说了,而且之前我没说过,来看下一个改革和变法,下一个改革和变法是什麽呢?】

[唐朝就刘晏理财吧?]

[刘晏感觉一点儿都不出名。]

[因为不学不考,但是他很厉害的。]

[刘晏是大经济家,和管仲丶桑弘羊一样厉害!]

[而且感觉他很会大数据分析,调度资源就跟计算机一样。]

[这麽牛的吗?]

唐,建中元年(780)。

被夸的不太出名的刘晏:……

和管仲丶桑弘羊比肩,刘晏的心情也是有些复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