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古人看我做历史考研真题免费 > 第57章 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第2页)

第57章 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第2页)

朱元璋黑着脸,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天幕似乎又在明里暗里的说他的坏话,什麽叫有锦衣卫那味儿了?

“天幕凭什麽把朕和隋炀帝那杂种放在一起?!”朱元璋再次把书案拍得框框作响。

朱标都不知道怎麽劝了,从天幕出现,他爹不是在生气就是在生气的路上,他绞尽脑汁组织语言,“这不关您的事,实在是锦衣卫在天幕的世界里威名过于赫赫,大明现在还没锦衣卫呢![2]”

“不行,锦衣卫那麽好用,朕得设置一个,你可不兴再劝了。”朱元璋一锤定音。

朱标劝说的话噎在了嗓子里,早在天幕第一次出现说监察机构的时候他爹对锦衣卫就异常心动,只不过更哀恸于他娘和他还有雄英的早逝,很容易便被他劝下了,但他爹是个固执的人,真打定主意要做的事他怎麽劝都无济于事。

罢了罢了,一切都不一样了,娘和他都在,哪怕锦衣卫设立,也不至于像天幕所说的那样凶残,只是百官得再辛苦些了。

【三省六部大家都很熟吧?不过隋朝的和我们熟知的有点不一样,後来的中书省现在叫内史省,然後户部的话是民部,到李世民登基之後才避讳改成户部的,这一用就是唐朝二百年,後来的朝代也再也没有改回去。】

[谁用二百年也都改不回去了吧?]

[古代避讳文化是我非常难以理解的。]

[避尊者讳避亲者讳。]

[那科举考试的时候还要避讳吗?]

[父母的就不用了,不然考官会以为你写错别字,皇帝的还是要的,不然应该会直接被黜落。]

[这麽说来宋朝皇帝还怪好的,登基之後要改一个生僻字的名字。]

[虽然觉得宋朝怂,但宋朝的人文关怀还是挺不错的。]

汉,建武十七年(41)。

刘秀不是很满意,那大怂皇帝改名有什麽好说的,这明明是大汉的仁政,宣帝认为名讳太过寻常丶百姓不好避讳专门改了一个更生僻的名字——说起来“秀”也挺寻常的,不然他也改一个?

宋,开宝三年(970)。

赵匡胤很郁闷,表示得再折腾折腾赵光义那个该死的东西。他的名字已经很生僻,不需要再改,而“光义”二字就过于常用了,显然这项德政是他这个弟弟上位後颁布的,这令他很不爽。

宋,庆历三年(1043)。

范仲淹呷了口酒,难掩心中复杂,天幕说话难听,但总有难以反驳的道理。

明,弘治七年(1494)。

邱浚摇摇头,後世不学礼,连避讳都少有使用,真是世风日下。避讳并不难理解,天幕已经给出来了,无非是“避尊者讳丶避亲者讳”,且不提日常使用,史书上就有很多例子。

除了民部改为户部,还有雉鸡改称野鸡丶昭君改称明妃丶蔡昭姬改称蔡文姬丶秀才改称茂才等,这些是避尊者讳;诗鬼李贺因父名“晋”无法考取进士便是避亲者讳了。

【而且隋朝在三省之外还有两省,内侍省和秘书省,不过这两个都不直接参与国家政务决策。内侍省就不用说了,宦官所在之处,负责管理宫廷内部事务。秘书省掌国家图书典籍,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副馆长管理员之类的,秘书省这个地位高还清闲,是我理想的工作了,可惜专业很不对口,早知道我就学图书情报去了。】

[谁不喜欢清闲的工作呢?]

[小辰窜频了吧?就算学图书情报管理专业对口了也不能去隋朝秘书省工作啊。]

[这专业还怪冷门的,没听过这个专业。]

[我们学校有个图书档案管理。]

[专业冷门不要紧,就怕上了一半专业没了。]

[这得多倒霉呀!]

[是啊,我就是那个百年一遇的倒霉蛋!哭晕在厕所。]

[啊这,摸摸。]

明,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对天幕的消极很不满,若是她在大明,他必定让她知道好赖。

朱标闻言满头黑线,他爹真是被气急了,那东方辰是女子,若是在大明,她连议政的资格都没有。

【三省六部的执行的流程和优缺点也略过,都很简单高中学过,我只简单聊聊三省六部和三公九卿的区别。其实从名字上看感觉都是那麽些事儿区别不大,但肯定没人傻乎乎认为没什麽区别,那零零散散的不同我们都能说出来点儿,但从根本上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三公九卿按照事务的不同进行分工而三省六部按照政务处理的程序进行分工,二是三公九卿以长官为中心而三省六部以机构为中心。这麽规则的话一听就不是我自己总结的,反正书上是怎麽写的,听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也很有道理,把我们对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的了解和这两处不同一整合,发现还真是这样。】

[我感觉写教材的都好牛逼!]

[那可不?编教材的都是文化界的牛人,更别提写教材的了。]

[他们是怎麽能把那些道理言简意赅的总结出来的?]

[等我到那种程度了再来给你解释。]

[其实我感觉就是差别不大啊,但是你这麽一背我就感觉差距还怪大的。]

[赞同!]

秦,始皇帝元年(前221)。

嬴政暗暗思索着,这三省六部的确比三公九卿分工明确,前面天幕也曾多多少少提到过三省六部各层级的职责,嬴政很快做了决定,三省暂且放一放,六部三台十一寺可以先行架构起来。

【地方的话更简单了,大框架是州县制,这个是变动到最後的结果,这块儿我没怎麽背,就有个印象,从州郡县到州县再到郡县,州县是隋文帝改的,郡县是隋炀帝改的,再多的就不知道了,自己上网查。大框架有了就往里面填呗,基层制度就是畿内保丶闾丶族,分别设保长闾正族正,畿外保里党,分别设保长丶里正丶党长。】

[感觉之後朝代这种框架变动就不大了。]

[对,最多改个名字,改个范围,改个等级什麽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