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媳妇看法如何?”
“我的看法是尽力而为,要是把身体折腾出毛病来,那就是对你媳妇缺乏责任心了。
就算剩下大量菌种转产鲜菇,就像我妈说的,我们一家子老老少少一齐,再动员些学徒和亲戚卖平菇。
同时提前送一部分人,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
511
菌种都在按预期正常生长,该印的资料、该刻的蜡纸,该提前准备的几乎都已备好。
查看记录,将可能预定菌种者按属地、可能性和数量分类列出清单,找出欠款单据同样按属地等列单。
靠近欣悦那边的客户并不多,鉴于交通条件制约,选择街道宣传、逐步渗透为妥。
过去送菌种上门并指导栽培技术,只是应部分客户要求,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形成的一种潜规则。
仔细回想起来,自己从未公开承诺要送货上门并指导技术,在所有的宣传资料中,也仅仅承诺免费提供栽培技术。
如此看来,采取不再送货上门并指导技术,完全与此前的宣传相吻合——无所谓调整。
至于免费提供技术,采取集中统一免费培训,同样没有丝毫调整(此后做出调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此,从即日起,菌种一律由客户届时到生产现场自行领取,运杂费自理;集中统一安排技术培训——免收培训费,包教包会,车旅食宿等费自理。
其实,这也是对原来销售方法的进一步具体细化和完善。
接下来的工作步骤:第一步,收欠款和加紧菌种预售并签合同、收预定金;第二步,向靠近欣悦那边的一些街道逐步展开宣传。
原有的欠款基本收完,新的菌种预定金又产生一些小额欠款。
转眼半个月,新收预定金(签约)菌种的产值四百多元,平均每天销售额三十来元,而且还产生一定车旅、生活等费用。
另外,将后收取欠款又会增加一定成本。
照这样的进度计算,即或马不停蹄地跑到春节,前前后后总计难以完成五千元的销售额,也即只能完成总量的一半多些,也就意味着有接近一半的菌种将被迫转产鲜菇。
现在的问题是,潜在的客户多多,关键是受交通条件限制跑不过来,骑自行车比徒步走路快不了多少。
买辆摩托能够大幅提高效率,但一辆七零摩托要将近八千元,旧车也需四五千,弄不好要时常维修。
距离搬迁也不过百十来天时间,一切待搬迁以后再说不迟。
根据以往经验,当街宣传时签约并收取菌种预定金的难度很大,或许不间断宣传结合物色固定联络代理人,尽管会产生一定代理费用,但值得一试。
无意之中看到自己在老家出席县科技成果奖励大会的留影照,庶盶突发奇想:要是有这么巨大的一张张照片,分别体现生产现场、菌种、菇耳产品等,肯定可以提高宣传效果。
现场没有菇耳产品,不知书上的图片能否照搬。
赶往照相馆一问,还真能搞出巨幅照片来,就连书上清晰的图片也行,就是费用有些出乎意料的高。
也就几百斤菌种的钱,豁出去了。
几天后,照片出来了,上面还按要求标有品名等,效果尚不错!
可这些照片如果任由人们翻来拿去,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不堪使用。
想来想去,到布店买段绸布,再就近到裁缝铺去按照片尺寸扎上布条。
镶嵌上照片,四平八稳,可谓天作之合。
如此,需要时嵌上照片往出一挂,不用时取下照片妥善保管,庶盶对此颇感欣慰。
借来桌椅,摆上宣传资料,来访登记簿等。
买来白纸、墨汁——舞文弄墨的本质不能丢,挂出绸布嵌上照片。
尚未铺排就绪,人流开始源源不断涌来,问这问那,哪还有时间写张贴广告啊!
没有时间登记有意向人的姓名等,干脆买来几支钢笔、墨水、订书机,将白纸裁小订成若干册,要求人们自行写下姓名、地址、咨询内容等信息。
同时着重声明,将按咨询内容逐一信函答复。
人来人往,庶盶感觉肚子饿得咕咕叫,但见人们总是见缝插针般争相问个不停,无奈只好端起水杯不断往肚里灌,殊不知过不了多大会儿就得往厕所跑。
好不容易熬到人少些,赶紧叫来碗面条,狠劲吞一两口,就得停下来回答各种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