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阿德诺兰邦之前是佯装撤退,在人类联盟打算撤退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快速反转回来,袭击了对此毫无戒心的人类联盟舰队——以往的那些石头人哪里会有这样的心机。
又是几次交锋,随后阿德诺兰邦舰队再度撤退。
这次是真的撤退了。
追击的人类联盟舰队一直看着阿德诺兰邦舰队返回在昴宿增九的基地才罢休。
然而,三个小时之后。
阿德诺兰邦舰队再次从基地出发。
这样的方式重复了三次,人类联盟迷惑了,他们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会再度进攻,手底下的舰船都来不及维修好就又被拉出来参与战斗。
但这时候,战争才真正开始。
这一天。
阿德诺兰邦与人类联盟二十一年来一直陷入僵持状态的战争局势,终于朝着一面倒的方向发展了。
在以往的战役中,大家采取的都是集中突破作战。
面对敌人的舰队,指挥官们往往是选择一个长度适中的攻击面,然后将自己的舰队一股脑地堆过去,舰船和炮口越多,突破对手防线的机会就越大,而敌人则是从后方调来预备舰队发动侧翼袭击或者支援作战,然后双方围绕着敌我双方最远射程的前后六十光秒距离射来射去,直到把这个区域堆满舰船的残骸,一方先选择后撤为止。
这个策略下进行防守的前提是,必须知道敌人会从哪里进行集中突破。
以往来说,这都不算问题,因为集中突破作战一般都是瞄准了薄弱处进行的,防守方能够轻易明白自己舰队防线那里需要补足。
集中突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战斗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有时候还会长达半天。
同等水平乃至于舰队纸面实力占优的情况下,有那么多准备时间,肯定有足够时间把预备舰队移动到对应地点。
因此。
如果有人发动了连预备舰队都无法判断该去哪里支援的,超广范围的同时进攻,就能打的对方措手不及。
这次阿德诺兰邦将正攻击面从十万公里拓宽到了六十光秒,也就是一千八百万公里,整个接战面。
越长的防线意味着敌人可能会暴露更多的破绽,进攻方的主动权也就被大大体现出来了。
毕竟要向着几乎无伤的精锐舰队进行突击,由始终保持冷静的指挥官所指挥的人类联盟舰船很快就击退了面前的阿德诺兰邦舰船,但是这一天里,人类联盟的舰队在最前线与阿德诺兰邦进行数次交战已经很疲倦了,并不是每艘舰船都能在这种情况下冷静应战。
所以变故也就在这时候发生了。
--------------------
有些人认为自己这边不会成为被突击的目标一开始就放松了警惕,有些人则是过于警戒阿德诺兰邦那些仿佛弃子般的改装舰而将主要能源用在维持护盾上,导致火力不足。
从我的视角来看,人类联盟展开的舰队已是漏洞百出。
大多数遭受破坏的舰艇所释放出的气体和燃料迅速逃逸到太空,很快被隔离,并没有如同小说或电影情节所述的那样发生大规模的爆炸和火灾,只是船身结构受到破坏会产生一些碎片。
只有少数舰船因为材料过热会产生一些火花,但那种爆炸闪光的画面存在于人眼当中,可能一帧都不到。
然后,太空重归宁静。
阿德诺兰邦的舰队穿过了人类联盟的舰队防线后,人类联盟还没来得及调动预备舰队。
从突击开始到完成突击,这一切发生的实在太快,根本来不及调动预备舰队。
阿德诺兰邦对于这样的情景似乎早有演习,突破作战一共分为四批,第一批的目标是占领敌军的第一道舰队防线,第二批也是如此,但是第二批要拿下这条防线,最后剩下的两批舰队是最精锐的,负责携带最先进的加速器,加固防线、形成阵地、准备防御,以及准备下一次突击。
层层递进。
预备舰队就在前线身后,随时准备在前线溃败时接管前线。
最终,战场上就呈现出了一副人间炼狱般的景象:那已经不算是战斗了,而是蹂躏。
无论是多么优秀的舰队,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也只能毫无反抗之力地遭到歼灭。
就像猎人驱逐野兽一般,人类联盟的舰队被一块块地分割,然后以一敌二乃至于以一敌三、以一敌四地被击毁。
这正是足以决定战争胜败的一击。
阿德诺兰邦实现了与人类联盟交战以来的长久愿望:在正面击败人类联盟的舰队。
对于人类联盟来说,这将是史无前例的一场败战。
如果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有一个地方被集中突破的话,那还有挽救的余地,相应的备用方案他们用动画做成演示用的ppt都有几百个g的容量。
可是,每个地方都被突破的话,将要怎么办呢?备用方案里面没有说过这种情况啊。
“我们不去支援友军吗?”
“可是要去支援哪部分的友军呢?”
“快些做决定吧,再这样下去,我们也会陷入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的。”
“敌军要包围过来了。”
“吵死了!不用你们说我也知道。”
我估计人类联盟的预备舰队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最后在没有任何指令的情况下擅自撤退回了人类联盟在昴宿增九的恒星基地。
这是非常英明的决断,既然这次战斗已经注定了会失败,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也只能这么做了。
但是这里绝大多数起初还能选择脱离战斗的舰队指挥官们或许是以服从命令作为军人的天职那样的想法加入军队的,并没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上级下达了必须坚持战斗的命令,他们会乐得为国牺牲,如果上级没有下达任何命令,那就等待上级下达命令好了,要是在这个过程中为国牺牲了,那也算是了不起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