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世民站出来做背书。
再加上,这一年来,天下学子们对于推行官学的呼声是越来越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有一种,若是再不推行官学,学子们都要一起造反了。
每天都有学子们跪在宣德门前,上书建言,要推行官学,不然就长跪不起。
时间长了,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再加上,就算是世家大族的那些子弟们都被拉动着一起行动,参与了各种上书活动。
就这,还不算什么。
有一些大儒也站出来了,还有一些官吏们也站出来了。
反对推行官学的人,已经成了极少数。
所以,李世民最后再站出来,肯定了推行官学的国策,那就是众望所归。
“教育乃国之大计。”
“这并非完全是要为国育才,更是要为帝王育才。”
“你可知道,前朝之时,想要读书,乃是一件比登天一样还难的事情。”
“那时候,也唯有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家大族,也被称之为耕读传家,才有书籍,以及夫子教学。”
“寒门子弟想要读书,无书、无夫子,连领进门的人都没有。”
“除非祖上也有一些人脉关系,可以去私塾读书。”
“若无夫子,就算是一本书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会识字,也就不会读书。”
“也正因为如此,世家门阀也可以被称之为学阀。”
李承乾听着李世民的教导,有学会了一个词。
学阀!
“父皇,既然如此,现在之大唐建立州学、县学,便是能够让更多的寒门子弟可以有夫子教导。”
“然而,却也还有不少世家门阀插手州学、县学,把州学、县学学院当做是自家的学院了。”
“世家门阀的子弟们占据了寒门子弟的名额,这不公平。”
李世民说道:“这些年,我尽力推行县学,为的就是给寒门学子一个机会。”
“多一个寒门学子,就能在这朝堂之上,少一个世家子弟。”
“所以说,教育才是强国之本,便在于此,一年多一个寒门学子,十年也能多十个。”
“况且,如今之大唐已经有了更多的财力,可以培养更多的寒门学子。”
“又因为朝廷对商贾们的约束减小,给了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还提升了朝中那些大臣们、各个封地的亲王们的实力。”
“豪族高门越来越多,也就能够和五姓七望争一争。”
“以后就会有六姓八望、九姓十望……。”
“民富而国强,我们不能因为世家大族越来越多,就觉得他们是威胁。”
“只要是制度足够支撑李唐国祚延续下去,一旦乱起来,对所有人都没有什么好处。”
“他们自然不想看到什么乱子。”
李承乾点了点头。
李世民以前也教导过他,皇帝其实应该有着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想法。
虽然不能直接摆在台面上,容易提高了文官们的地位,导致他们的权柄更大。
但是作为皇帝是可以有着这般想法,不把这些人当做是威胁。
不能因为对方有能耐,做到了富可敌国,就绝对对方就是最大的敌人了。
拉拢尽可能拉拢的人。
无法拉拢,也不听话,那就换一个人坐在他的位置上,成为第二个富可敌国的富商。
就像是如今的何潘仁等富商,都是李世民一手提拔起来的。
李世民继续道:“说白了,皇帝在于不昏庸,也不急功近利,更不会好大喜功。”
“只需要坐在这里,守着圣明之君的规则。”
“那么,这个天下就不会乱。”
李承乾行叉手礼道:“多谢父皇指教。”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推行官学一事,你做的不错,我也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