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被偷听心声的大唐 > 第四十七章(第2页)

第四十七章(第2页)

七亿两白银啊!李清歌不禁想起明末的时候。那时候大明风雨飘摇,内有李自成起义,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国库空虚,崇祯皇帝为了筹措银两给辽东士兵军饷,不得不放下皇帝的尊严,向大臣和亲戚们募捐。结果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个个都一毛不拔,装穷卖惨,只捐出几百、几千两,一副无比“肉痛”的模样。而现在,这些地主士绅却藏着如此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本应该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却被他们私自占有。如今,李清歌终于将这些财富收归国有,为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奠定了基础。

皇后她爹,周奎,那可是个名震四方的富贾,家中金银如山,珍珠如土,方圆百里之内,无人不知其大名。崇祯皇帝在国家危难之际,满心指望他这位老丈人能慷慨解囊,捐个十万两银子以解燃眉之急,帮衬一下风雨飘摇的国家。然而,当崇祯皇帝满怀期待地看向周奎时,却只见这老头儿哭得跟泪人似的,一副肝肠寸断的模样,最后才抠抠索索地从手指缝里挤出一万两银子来应付差事。

皇后周后,那位温婉贤淑、心地善良的女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实在不忍心看到父皇如此为难,更不忍心看到国家因为银两短缺而陷入更深的困境。于是,她从自己微薄的私房钱里拿出五千两,让老爹拿去捐给国家。她本以为这样就能为父皇分忧,为国家尽一份力,却没想到周奎这老头儿贪心不足,竟然偷偷藏起了两千,只拿三千出去充数。

后来,闯王李自成攻进了京城,严刑拷打,搜刮民财,一共搜出了七千万两银子。其中,有三百万就是周奎这老丈人的。想想真是讽刺,他给自己女婿才送了一万两,给反贼却送了百万。这对比,如同寒冰刺骨,让人心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清歌,这位穿越而来的女子,站在历史的洪流中,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百姓们饥寒交迫,并不是因为国家穷,而是财富都被这些地主、士绅给刮走了。她想起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前说的那句话:“文臣皆可杀,朕不是亡国之君,你们都是亡国之臣!”那声音,似乎还在她耳边回响,痛心疾,悲愤交加。

李清歌想到这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做法。这些贪婪的家伙,就得用重拳出击。她手中的七亿白银,比起和珅死后嘉庆抄出的八亿家财,还算少的。和珅一个人的财富,就过了南方各省地主、士绅的总和。乾隆朝的腐败,由此可见一斑。而她,李清歌,要用这笔钱,来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

得了这笔巨款,李清歌心里那个美啊,感觉像是中了头彩,整个人都变得轻盈起来。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大展拳脚,加现代化进程的壮丽图景。人逢喜事精神爽,连朝会都觉得精神焕,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她欢呼。

朝会上,李清歌端坐在龙椅上,那龙椅金碧辉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她身穿华丽的龙袍,头戴珠冠,整个人显得威严而庄重。她正准备开口说:“有事奏来,无事退朝!”突然,一个身材挺拔、相貌堂堂的侍卫匆匆走进来,手里还捧着一封密折。那侍卫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步伐稳健,显然是经过严格训练的。

“女王陛下,刘中书有急报!”侍卫大声说道,声音洪亮,穿透力极强。

按照以前的规矩,奏报都是由太监转呈给皇帝的。但李清歌是个现代人穿越过来的,她尊重人权,一早就废除了太监制度,不让男童变成阉人。所以,现在近身侍卫就接了太监的活儿,成了传递奏报的重要角色。

李清歌一听有急报,脸色一变,立刻命令道:“念!”她的声音冷静而坚定,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侍卫撕开密封的火漆,那火漆的碎片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像是一场红色的雨。他开始念起陈郡朱氏怎么反抗政策、怎么狂言悖逆的事情来。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锤子一样敲打在众人的心上。念完后,中书令刘清平气得直咬牙,怒骂道:“陈郡朱氏算什么东西,竟敢违抗圣旨,真是罪该万死!”

刘清平当初也质疑过李清歌的女子身份,但后来被她的能力深深折服,成了她的铁杆粉丝。李清歌登基后,封他为尚书,和刘墉中书令平级,虽然实权稍逊一筹,但在朝堂上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陈郡朱氏的极度愤怒和不满。

那些草根出身、追随李清歌起义的人也纷纷怒斥朱崇亮目无君上,要求严惩不贷。但也有一些大臣站出来为朱崇亮说话,他们或是儒家学子,或是朱子门生,自然要为他们的至圣先师朱熹说话,保护他的后人。

“陛下,陈郡朱氏可是朱子的后代啊,就算他们冒犯了您,也得看在圣人先师的面子上原谅他们。”一位大臣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恳求。

“这件事关系重大,如果以违抗圣旨的罪名治他们的罪,岂不是伤了天下人的心?”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

“陈郡朱氏的土地田产,是用来耕读传家的,如果强行收缴,对您的圣德清誉也有损啊。”又一位大臣说道,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几分担忧。

“臣建议,陛下应该亲自下旨安抚他们,免去陈郡朱家的缴纳!”最后一位大臣总结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几分急切。

这些大臣们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朱熹的崇拜和对陈郡朱氏的庇护之情。他们说完后,又把话题引到了土地政策上,要求李清歌收回成命。那土地政策,是李清歌为了改变国家命运而推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却遭到了这些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刘清平一听就火了,大声驳斥道:“君无戏言,陛下的圣旨一旦出,怎么能朝令夕改呢?如果因为陈郡朱氏一家就改变政策,天下人会怎么看女王陛下?你们这样做,分明是要让女王陛下出尔反尔,威信扫地,真是居心叵测!”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大臣们的强烈不满和愤怒。

大臣们一听这话,纷纷开始攻击刘清平。他们或是指责他不懂礼数,或是说他狂妄自大,整个朝堂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李清歌听得心烦意乱,大喝一声:“够了!这里是金銮殿,不是菜市场!”她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震得众人耳膜生疼,纷纷闭上了嘴巴。

刘清平赶紧说道:“陛下,政令不能改。如果觉得陈郡朱氏难以处理,不如先收缴他们的土地,再封他们的子孙为官以安抚他们。这样想来天下读书人也不会有太多意见。”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几分理智和冷静。

然而,李清歌却摆手示意不用这么麻烦。她眼神凌厉地看向众人,仿佛能洞察人心一般。她冷声道:“那老东西想找死,我就成全他!”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和冷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大声宣布道:“传旨!陈郡朱氏违抗圣命,悖逆放肆!圣旨一到,满门抄斩,一个不留!”她的声音如同寒冰一般,冻得众人心里直颤。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满门抄斩对于皇帝来说虽然不算稀奇,但李清歌曾经说过要实行人性化的法制,不搞一人犯罪全家治罪的制度。今天怎么突然要让陈郡朱氏满门抄斩呢?

“陛下万万不可啊!陈郡朱氏是圣人之后,不能株连啊!”都御史伍维良急得满脸通红地说道。他是从三品官员,虽然级别没有尚书令、中书令等高,但他负责弹劾百官,位低权重,满朝文武都忌惮他。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几分恳求和焦急。

李清歌冷笑道:“圣人之后?朱熹也算圣人?”她的声音中透露出几分不屑和嘲讽。她深知朱熹的私德败坏,对他的圣人身份早就不屑一顾。

伍维良一愣,没想到李清歌竟然敢质疑朱熹的圣人身份。他赶紧说道:“朱子是理学之祖啊,他弘扬孔孟之道,启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报效国家,当然是圣人了。”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几分敬仰和崇拜。

其他官员也纷纷点头附和,仿佛朱熹就是他们心中的神明一般。然而,李清歌却嗤笑不已:“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却是私德败坏的人渣,有什么资格称圣人?”她的声音如同利剑一般,刺破了那些官员的虚伪和盲目崇拜。

在那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的金銮殿内,阳光透过繁复的雕花窗棂,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这庄严的殿堂平添了几分不真实的梦幻感。然而,此刻的氛围却凝重得令人窒息,空气中弥漫着火药般的紧张与对峙。

李清歌,这位身着繁复华丽龙袍,头戴璀璨珠翠凤冠的女王,端坐于高高的龙椅之上,她的身影在光影交错中更显孤傲与决绝。她的面容冷峻如霜,眉宇间凝聚着不容侵犯的威严,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虚伪与伪善,直抵人心最幽暗的角落。

她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一声惊雷,瞬间炸响在每个人的耳畔,震得人心神俱颤。“朱熹,那个自诩为儒学先师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当真配得上这二字吗?”李清歌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激起层层涟漪。

她的思绪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些关于朱熹的传言之中。那些关于他私德败坏的种种行径,如同一幅幅画面在她脑海中闪过,让她心中的怒火愈旺盛。她想起那个名叫严蕊的妓女,一个本应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子,却因朱熹的陷害而身陷囹圄,受尽折磨。她的命运,如同这时代中无数无辜者的缩影,让人心生怜悯与愤慨。

李清歌的手指,细长而白皙,如同初春枝头最嫩的芽尖,轻轻敲打着那雕龙画凤的扶手,每一次触碰都似乎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那是她对世间虚伪道德的深刻控诉,也是对不公命运的无声鞭挞。她的眼眸深邃,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闪烁着决绝而坚定的光芒,那光芒中,既有对正义无尽的渴望,也有对历史谬误誓要纠正的坚决。她的面容,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坚毅,仿佛能穿透岁月的尘埃,直视人心最深处的黑暗。

大殿之内,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李清歌的声音,不高不低,却如同锋利的刀刃,精准无误地切割着那些虚伪与伪善的伪装,让它们无所遁形。“我告诉你们,文人之中,我最恨的就是朱熹这个伪君子。他的学说,看似高尚,实则禁锢人心,他的所作所为,比那些明面上的奸臣更令人不齿!”她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在大殿中回荡,震得人心神俱颤。

伍维良,这位南方儒士的领军人物,此刻脸色铁青,仿佛被李清歌的话语直击要害,痛得他几乎无法呼吸。他气急败坏地嚷道,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与不甘:“陛下此言差矣!朱子乃我儒家圣人,其学说博大精深,岂能容你如此羞辱?”他的眼神中,既有对李清歌言论的愤怒,也有对儒家信仰的执着与扞卫。

周围的官员们,或惊或怒,或疑或惑,纷纷附和伍维良的言论,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李清歌的质疑与不满。然而,李清歌只是冷笑一声,那笑容中,既有对世态炎凉的嘲讽,也有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她的眼神,如同寒冰般冷冽,穿透了众人的伪装,直抵人心最深处的懦弱与虚伪。“哼,朱熹是不是伪君子,不是你们说了算,也不是我一人之言可定。历史,自会给出公正的评判。”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真相大白。

伍维良见状,心中涌起一股悲壮的情绪。他深知,这一刻,他必须站出来,为了儒家的尊严,为了朱子的清白,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正色道:“我身为都御史,有责任维护圣人之道。陛下若执意如此,我唯有以死相谏!”他的声音中,带着决绝与悲壮,仿佛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官员见状,也纷纷蠢蠢欲动,他们被伍维良的忠诚与勇气所感染,想要效仿他的行为。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成为历史英雄的那一刻,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然而,李清歌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眼中闪过一丝嘲讽与不屑。“想死谏是吗?好,我成全你们!”她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冷酷,仿佛已经看穿了他们的心思。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带着初秋的凉意,轻轻拂过每个人的脸庞。它卷起大殿内的帷幔,如同海浪般翻涌不息,也吹散了空气中的紧张与对峙。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大殿之中,为这冰冷的殿堂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机。李清歌缓缓站起身来,她的身影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更加高大与威严,仿佛一位即将引领时代变革的女神。

“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死谏并不能解决问题。”她的声音柔和而坚定,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真正的改变,需要我们从内心开始,去审视那些陈旧的观念与束缚。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打破那些束缚我们思想的枷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迎来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时代,一个充满自由、平等与正义的时代!”

伍维良等人闻言,纷纷愣住了。他们从未想过,这位年轻的女王竟然会有如此深刻的见解与决心。她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们心中紧闭的房门,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与观念,心中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敬佩。

大殿之内,气氛渐渐缓和下来。李清歌走下高台,一步步走向那些曾经质疑与反对她的官员们。她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踏在了众人的心上。她微笑着,用那双充满智慧与温暖的眼睛,一一扫过他们的脸庞。“我们都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吧!”

官员们纷纷点头应和,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新的希望与决心。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将不再是彼此的敌人,而是共同奋斗的伙伴。他们将一起努力,为了这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安康,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最终,这场激烈的争执以李清歌的胜利而告终。她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打破了那些陈旧的观念与束缚,为国家的未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而那些曾经质疑与反对她的人,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与信仰。他们明白了,只有勇于改变、敢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从此以后,李清歌的名字响彻了整个国家。她不仅是一位英明的女王,更是一位引领时代变革的先驱者。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勇往直前、追求真理与正义。而那个曾经充满虚伪与伪善的时代也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自由、平等与正义的新时代。

喜欢心声被窃听后,我成了大唐团宠请大家收藏:dududu心声被窃听后,我成了大唐团宠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