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团在占领望美山后继续向北推进。
日凌晨,第军第师派出两个团参与战斗。
这次攻击暴露出了两个在指挥和协同方面的显着问题:
先,攻击部队编制繁多,且彼此缺乏沟通,导致多头指挥、各自为战的局面。尽管战前明确规定主要攻击部队由第师负责指挥,但由于诸多行动需要军一级单位之间的协调,实际上第师无法挥主导作用,仍然必须依赖邓指直接下达命令。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晚邓指甚至未与第师保持联系,各师团之间的通信联络问题更加严重。结果,各部队各自为战,行动毫无统一,打到哪里算哪里。
其次,攻击动得非常仓促,部队行动也显得急促而混乱。由于担心敌人会撤退,上下都过于强调“快”字。部队从接到攻击命令到实际起攻击,仅有一个半小时,根本来不及做充分准备,只能临时应对。这导致原本应是攻坚战的行动变成了零星的袭击战,甚至让美军误以为志愿军只是进行了试探性的侦察,并未施加实际压力。
吴信泉回忆,当天许多部队是怀着“洋财”的心态前往砥平里的。
第师原本计划采取两个梯队的部署方案,但负责担任第二梯队的团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砥平里敌人并不多,甚至听说敌人有逃跑的迹象,如果安排在第二梯队,恐怕什么都捞不到。
日拂晓,攻击部队未在天亮前疏散掩蔽,而是遵照邓指的命令,坚守外围已取得的阵地,准备在次日夜间再度起进攻。
这一举动导致部队遭受了重大损失。由于砥平里周围都是低矮的小山丘,面积狭小,毫无遮挡,完全暴露在美军的火炮、坦克、高射机枪以及步兵自动武器的直接打击范围内。
此外,数十架飞机在空中整日不停地轮番轰炸扫射,山丘顷刻间化为火海,人员伤亡极为惨重,第团营几乎全军覆没。与此同时,师、团指挥所与前线阵地的联系中断,想要撤回部队已不可能实现。
日凌晨时,邓华致电彭德怀,汇报砥平里战斗的最新情况。
这时候,邓华重新调整了部署,决定于日晚间,继续派遣第师、第o师、第师和第师的个团起对砥平里的进攻。
而美军正遵照李奇微的指示,迅调动兵力,封堵志愿军在中线第o军和西线第军之间撕开的缺口。同时,美军正积极增援砥平里,力图稳固防守,以牵制志愿军的行动。
由于志愿军阻挡了第o军派出的援兵,第师第团在原州西南的文幕里附近,导致其无法向西推进,李奇微因此改令第军派出强有力的一部队向砥平里突进。日,第军将第骑兵师第团和第团调至梨浦里,韩军第师部署在骊州与利川之间,英军第旅则布置在骊州与文幕里之间,以掩护西线翼侧,策应第o军,阻止中朝军队向原州方向的进攻扩展,并对砥平里形成威逼态势。
第骑兵师第团在增编了个野战炮兵营、个坦克连和个工兵连后,组建为一个支队,被称为“柯罗姆贝茨特遣队”,直接向砥平里起攻击。战场局势逐渐生转变。若敌方援军大量增援,砥平里攻势受阻,战斗陷入僵局,整个战局可能会逆转。
日下午时,彭德怀致电邓华,强调“攻歼砥平之敌,必须充分准备应对援军”。至此,彭德怀深刻认识到,砥平里已成为当前战略的关键,攻守成败直接关系全局走势。
正因为如此,他在电报中特别强调:绝对不能在砥平里和原州两地分散力量!敌人既然顽强抵抗,我就必须集中全部火力实施毁灭性打击!各部队务必要清醒认识到,如果能彻底、干净地歼灭一个美军团和一个法军营,同时妥善应对援军并击溃其部分力量,敌人的整体防线必将崩溃。
然而,此时第军的领导人却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日时,第军曾电命令“歼灭砥平里之敌”,然而仅仅两小时后,军方领导致电邓指与志司,建议“停止对砥平里的进攻”。
电报内容如下:砥平里敌军兵力约八千人,且集中在有利阵地,具备一定的防御设施(如地堡、铁丝网)。我方攻击部队仅有六个团,准备不够充分,仓促动攻击未能奏效。为稳妥起见,今晚暂不起进攻,待集中强大炮火和调集新的兵力后,再进行总攻。第军的建议未被邓指和志司采纳。
让我们重新回到日上午的战场。围攻砥平里的志愿军,几乎都是最早入朝的老兵,见过美国人的飞机无数,但从未见过在这么小的地方竟然集中如此之多!大量敌机从早晨到中午一直进行轰炸。到了中午,砥平里被包围的美法联军竟然派出坦克突围!西线的惨烈阻击战场景在这里再次上演,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士兵倒在了美军的火力网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终于熬到了天黑,白天出击的美法联军已全部退守到环形防线之内。夜晚是中国人的主场。日夜间,第师从北方突袭,一度攻占凤尾山的主要阵地;第师则从南方突入,于次日凌晨点成功打入砥平里镇内,给守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使美军指挥官弗里曼受伤。
然而,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志愿军火力不足的劣势再度显现。虽然他们在多个地点突破了美军防线,但缺乏足够的力量扩大战果。美军飞机投下大量照明弹,强烈的白光刺破夜空。上万名志愿军从四面八方向着方圆不到两平方公里的砥平里防线起猛攻,而美军则利用炮火在志愿军进攻的路上,织出一道火力屏障,大批志愿军步兵倒在冲锋路上。
志愿军炮兵焦急万分,眼看着只要有足够的火炮和弹药,他们完全可以用猛烈的炮火将这片像猪圈一样大小的阵地夷为平地,把六千美法联军炸得灰飞烟灭。然而,现实却让他们无能为力。负责提供火力支援的主力部队,炮兵团,由于马匹受惊,再加上惨遭空袭,整个部队被炸得支离破碎,无法赶到战场。
攻击部队仅有个炮兵连,十几门火炮,总共不过四百炮弹,弹药在不到两分钟内便消耗殆尽。凭借着无畏的精神,他们奋战至午夜,步兵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突破层层炮火封锁,逼近敌人的环形防线。
志愿军以血肉之躯奋力抗击敌军的钢铁防线,虽付出巨大伤亡,最终却未能彻底解决问题。激战到黎明时分,仅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敌人在砥平里的防御范围,却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其防线,砥平里仍未攻下。
战场局势陷入僵持,形势对志愿军愈加不利。
日上午时,邓指再次部署加强对砥平里的攻坚战以及阻击援军的行动。时,邓华布命令:“于十六日黄昏再次进攻砥平里”。
直到此时,邓华仍坚持继续战斗,但考虑到此战的攻坚特点,决定暂停一天,集中力量进行准备,计划在次日黄昏再度起进攻,力争在一夜之间拿下砥平里。同时,他决定下一次进攻由第o军军长温玉成和政委袁升平指挥。
对于这次部署,吴信泉表示难以理解,尤其对交由温、袁二人指挥感到困惑。在他看来,温玉成对砥平里的局势没有邓华了解得透彻,指挥能力也不如邓华出色,更何况第o军军部还位于洪川以北,距离砥平里太远。
他表示,既然邓提到的电报能够直接给承担攻击任务的个师,那么他完全可以亲自指挥,为什么还要中途授权给第o军呢?
当天时o分,吴信泉致电邓指,建议由邓统一指挥和具体部署,集中力量起攻击。同时,他还特别强调要加强炮兵的火力支持,并指出如果炮兵准备不足,则不宜贸然动进攻。
温玉成对于承担砥平里战役的指挥任务感到相当为难。
横城反击战结束时,第o军的三个师并不在他直接掌控之下,第师被临时划归第军指挥,同时担任邓指的预备队;第o师则配属给第军,南下准备攻打原州;第师则直接由邓指指挥参与砥平里战斗。直到砥平里的进攻两次失利后,才明确由第o军统一指挥。
有战史研究者因此推测,这实质上是让温玉成来“收拾残局”。
久经沙场的温玉成也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满,这到底打得是什么乱仗?
事实上,邓华对指挥关系的调整,原本是为了区分围绕砥平里的两个作战任务——攻坚和打援,并分别赋予第o军和第军相应的指挥职责。这样不仅有助于行动的统一,也能使前线指挥员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应对。然而,由于当时各军、师的建制多已被打乱,且彼此之间未能建立有效的通信联络,这一调整实际上增加了指挥和协同的难度。
查阅志司当年的相关文件,现一封来自第军领导的电报,内容表达了对砥平里之战前景的极度担忧。该电报的报时间为日时。
此时,第军与第军共同承担牵制原州敌军的任务。此前,第军曾向邓指建议,将第、第o军的个师分别调往原州西北和西南方向,“再打一场大仗,以便更好地策应砥平的作战行动”。然而,由于砥平里多次攻坚未能奏效,他们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向志司建议,需要考虑下一步的攻防转换策略。
根据志司出的文件,邓华和彭德怀直到日午后才相继做出决定,认为在砥平里继续推进已不再合适。
日下午点,邓华打电话给彭德怀,请示接下来的行动计划。这封电报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放弃对砥平里的攻击,但邓华对于能否再度取得胜利显然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疑虑。
在他看来,解决砥平里问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攻击部队至少需要两天的准备时间;其二,阻援部队必须在至天内抵挡住各路援军。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局势,他提出了一个预案:如果攻克砥平里的计划未能实现,主力部队将撤至横城以北,待条件成熟后,再伺机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