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不能忘却的温暖 > 第9章 第三次战役4临津江突破打满分(第1页)

第9章 第三次战役4临津江突破打满分(第1页)

李奇微走马上任之后,按照“保存力量、逐次防御”的方针,迅在三八线以南地区,构筑了两道基本防线,同时在第二道基本防线和三七线之间,还部署了三道机动防线。

从战场局势来看,美军第一基本防线的西段是临津江一线,只要志愿军突破了临津江,那么汉城就门户大开,无险可守。

因此,敌人在临津江一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临津江防线建成之后,被南朝鲜军称之为“固若金汤的防线”。李奇微在视察之后,也夸赞说是“铜墙铁壁的临津江”。

o年月日傍晚,中朝军队在约oo公里宽的正面上,从西边临津江畔的高浪浦里,到东边昭阳江畔的麟蹄,对“联合国军”三八线防御阵地,起了全面进攻。

这场战役是中朝联合司令部成立后,志愿军与人民军在统一指挥下次共同进行的战略性进攻行动。将总攻选在这个时间点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先,眼下正是年末时分,圣诞节刚刚过去,而元旦又近在眼前,两者之间仅隔一周。连续的节日气氛往往让人放松警惕,而此时动进攻,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这也是志愿军为了实施“月夜攻势”而做出的选择。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拥有压倒性的制空权,白天的空中威胁尤其严峻,因此志愿军只能在夜晚进行作战行动,尤其是在月光明亮的夜晚。此前的两次战役,都是在满月之夜起的。

第一次战役于o月日起,恰逢农历九月十五;

第二次战役则在月日展开,正是农历十月十六;

两次战役的日期,都是当月月亮最圆的日子。

第三次战役起于农历十一月二十三,尽管已错过了满月之夜,但后半夜仍可借助半轮明月。七天后,战役进入尾声时,进入完全不见月光的朔日。

在联合国军的基本防线上,驻守着美军的第和第军以及韩军的第、第和第军团,整体兵力相对有限,尤其是部署在第一道防线(a线)的八个韩军师,战斗力尤为薄弱。

韩国战史对这条沿三八线设置的联合国军基本防线,作出了如下评述:整个战线长达o公里,都是山岳地带。

在战争中精疲力竭的第一线各师,各担负宽达o-o公里防御正面,各师以连、排为单位占领据,点式阵地,编成主抵抗线,但没有强大的预备队,阵地纵深也很浅,因此,万一某一点被突破,整个防线就有崩溃的危险。

志愿军前线共投入了个军(第军、第军、第o军、第军、第o军、第军),总计约万人。再加上人民军的个军团(第军团、第军团、第军团)共万人,参战兵力过了o万。

右集团(右纵队)四个军的攻击顺序如下:

位于左右两翼的第、第军于时o分开始炮火准备,o分钟后步兵起攻击;位于中央的第o军和战线西端的第o军稍后行动。采取两翼迂回与中间攻击相结合的战法,先从左右两翼突破,接着向侧后迂回;正面部队抓住敌人,在迂回部队截断敌人退路后,与之配合实现围歼。

这正是韩先楚所提到的:

“正面部队不宜投入过多兵力,也不宜动过于急躁的进攻,必须严密监视并牢牢牵制住当前的敌人;等到迂回部队抵达后,再与其协同展开攻击(无论是战役还是战术层面都是这样)。”

右翼突破的主力部队是第军,正面迎战的是驻守在临津江南岸的韩军第师。临津江源自太白山脉的西坡,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淌。

从涟川以西到高浪浦里,这段江流蜿蜒曲折,沿着三八线附近穿行,最后在汶山西南汇入汉江,再向西流入大海。临津江的下游距离汉城公里,江面宽度在o至o米之间。

第军突破的区域,南起新垡,北至土井,正好是临津江穿过三八线的那一段。这里正面狭窄,沿江多为陡峭悬崖。

在战前的预估中,计划在进攻起后,第一夜突进公里,展开个团的兵力。从这一部署来看,第军此次作战既重视歼灭敌人,又兼顾阻挡援军。

军长吴信泉认为,能否完成这两个目标,不仅对左右两翼——左邻第o军、右邻第o军的行动至关重要,还将对整个战役的整体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

当面守敌为战斗力较强的韩伪师。

在表现一片惨淡的韩军之中,伪师一直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朝鲜战争打到现在,伪师不仅从未遭受过太大的打击(除了最开始在汉城被自家人炸了后路那次),而且还是第一个攻进平壤的联合国军。

伪师的师长白善烨毫无疑问是韩军中的最强指挥官,在第二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包括美军大多抵挡不住志愿军的冲击,白善烨却能指挥南师跟当面的军打得有来有回,最后几乎毫无损地安然撤走,导致军未能完成突破包围的任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美国顾问曾经如此评价:“伪师的战斗力可以跟美军媲美。”

鉴于过往的优异战绩,白善烨本人对自己的部队有着充足的信心,他在临津江边摆好阵势,决定死守都防线。

伪师下辖个团,并由美军加强三个炮兵营,在临江一线设防,修筑了层层防御工事,筑成了纵深公里的三道防御阵地,构成完整的工事障碍和火力配系,正在以逸待劳,依托险峻地形固守。

守军基本阵地以支撑点相依托组织防御,除沿江陡岸有一遒连续堑壕,每个高地均设堑壕、隐蔽部和土木质射点。营防御地域内还有道通往后方的交通壕。

临津江南岸敌前沿阵地设有铁丝网道,沿江两岸均埋设反步兵地雷,在车辆易通行地段布设混合布雷场,主要渡口构筑了明暗地堡群,火力强大。

在江对岸两三公里处,有两个高地(高地和o高地,分别位于积城的东西两侧),如同两把铁锁,牢牢控制着通往纵深的公路通道。

不过,这一次南师遇见的对手,跟以前有点不同。突破临津江的先头部队是我志愿军第军师。

如果说师是军的王牌,那么师就是军的王牌。师是全军闻名靠打出来的精锐,师也是靠入朝作战五次战役实打实打出来的精锐,被称为志愿军第一王牌。

师的前身是刘志丹领导的红军,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最终在解放战争中成为四野个师中,公认的最能打的第师。

师是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猛打、猛攻、猛追”闻名,被称为“三猛部队”,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的头等主力师。四野最有个性的传奇虎将,敢指挥林总的钟伟将军就出自师。

师改编后的番号即为第军师,他们在突破临津江时创造了战术奇迹。

师长汪洋是抗战时期参军报国的知识分子,抗战干部中能升到他这个级别的并不多,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儒将。而政委石瑛则是四野着名的虎将,走到哪里都要掌握全局,宁愿不当副军长也要担任师政委。

这两个人非常合得来,配合默契,带出了一支能征惯战的钢铁雄师。

战役起之前,这两位沙场宿将率领团以上指挥员,在冷气逼人的茫茫雪地里爬来爬去,对元堂里到石湖全长约公里的预定突破地点,进行了长时间反复勘察,为即将到来的大战选择最佳突破口。

汪洋现,预定突破的地段可根据地形分为东西两部分,各有其优缺点:西段从元堂里到戊浦段,位于临津江的大转弯处,江岸向北弯曲,形成一个明显的突出部,使得敌军的防御侧翼暴露。此外,江面宽阔、水深较浅,地势相对平坦,是进行江河进攻作战的理想位置。

朝鲜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正是在这一地区成功渡过了临津江。

由于进攻方具备显着优势,该区域自然而然也成为敌军防御的重点,防御工事也极其坚固。然而,该地段两岸地势较为平坦,在敌方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既不利于部队隐蔽行动,也不利于突破江防后向纵深推进。因此,汪洋认为这里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部署地点。

新岱至土井段的东段,临津江向南蜿蜒,敌军的两翼火力因此能够形成交叉封锁,两岸地形起伏不平,南岸则是高达o米的悬崖。这些表面上似乎不利的因素,反而让敌人低估了该地段的防御,导致其在兵力和工事上均比西段更加薄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