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这话,王婶子眼前一亮。
是啊,他们跟宋家挨着,两家离得这么近,宋家烧炭的地方离他们家也不远,不就是烧炭吗?他们虽然不会烧炭的法子,但还不能偷偷去学习学习了?王婶子心里打起了偷看的主意。
……
宋家这顿晚饭吃的热热闹闹的,全家都高兴的合不拢嘴。
晚饭过后孙氏和李氏把碗筷洗了,陆清则是负责把吃饭的桌子都擦干净,然后把地清扫一下。
等到全都收拾完毕后,张杏花把他们全都叫到了堂屋来。
一般张杏花这个一家之主,很少把他们叫到堂屋来说事儿。
上次把他们叫来说事儿还是因为接着送宋声读书的事。
张杏花低声道:“咱们家这次成功烧出了炭,这个功劳大头是咱们三郎的,不过老大、老二和老三还有你们几个都没少出力。”
“回来之后让大郎他们称了称,一共有一百二十五斤。这里面有九十斤是灶炭,三十五斤灰花炭,不过我跟你们爹都商量过了,这次的炭不全都卖出去,这个灶炭家家户户都需要,咱们自己留下个十斤灶炭自用,还有这个灰花炭也留下个几斤备用。”
“然后给咱们老宋家几个出嫁的闺女家里送上五斤灶炭,再送上一斤灰花炭。这剩下的挑去城里卖掉,你们看咋样?”
其他人都没有什么意见,其实这话主要还是问宋声的。
宋声穿过来这些日子,到现在为止,家里人已经逐渐把他当做了主心骨,凡事都会问一下他的意见。
宋声想了想,说道:“奶奶,送给出嫁的两个姐姐的炭,再加一斤灰花炭吧。送五斤灶炭和两斤灰花炭,姐姐的婆家人见了心里也高兴,她们的日子也更好过一些。还有几个嫂嫂和大伯母二伯母的娘家,也都送去一些吧。反正这些炭咱们还能再烧,不急着拿去卖掉。”
宋家的几个媳妇儿一听这话,脸上的喜意更加明显了。她们没想到宋声竟然主
动帮她们说话,让她们也带一些回娘家长长脸面。
一时之间两个伯母还有两个嫂嫂都向宋声投来感激的目光。
宋声又道:“另外如果村里的乡亲们有需要来买炭的,就酌情便宜一些。灶炭的话就按四文钱一斤,灰花炭应该买的人也少,就四十五文钱一斤吧。这样就算以后咱们家慢慢起来了,也能少招惹一些人红眼。”
这样也算是给村里人卖了个人情,最起码在村子里以后别人也不好当着他们的面说坏话,还能赚得个好名声。
张杏花点了点头,“还是我们声儿有远见,就按你说的办。”
顿了顿,她又说道:“声儿啊,要不要给你留出来一些灰花炭,送给县令大人?毕竟之前县令大人还给你奖赏了,全靠那一百两银子咱们才能有本钱去烧炭,做人得知恩图报。”
宋声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不过想到县令大人出自范阳卢家,应该自小用的都是上等的银骨炭,送人家灰花炭有些不太好。
他摇摇头说道:“奶奶,先不用了,我打算等烧出来白炭后再送给县令大人。”
张杏花点点头,“你心里有数就好,这事儿听你的。”
商量完之后全家都没什么意见,第二天宋声得去学堂上学,大伯母二伯母还有孙氏和李氏全都回了娘家。
陆清也回了上西村,不过宋声因为要去县里读书,没法陪他一起回去。
他背了满满一筐要带回去的炭,等到了陆家时,阿爹陆寻先看见了他。
等看到他筐里背了一筐的炭,惊讶道:“清哥儿,你哪儿来的钱买这么多炭?郎婿他知道吗?”
陆清笑道:“阿爹,这不是花钱买的,这是相公烧出来的炭!不光有灶炭,还有灰花炭呢!”
上西村的人还不知道宋家已经成功烧出了炭,只是听说他们在捣鼓着烧制炭而已。
这会儿听到陆清这么说,陆寻满脸的惊喜,说道:“什么?真的烧出来了?!郎婿果然是个有本事的人!”
听见门口有人说话,大舅母王氏从屋里面走了出来,看到陆清带了这么大一筐的炭回来,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哎呀这么多炭哪!够烧好久了。清儿背了一路累不累呀?赶紧坐下来进屋歇会儿,别在门口杵着了,多冷呀!”
陆清这次回来什么都没拿,就只带了一筐炭回来。要是搁平时,看到陆清回来什么酒肉都没带,王氏定然是没什么好脸色的,更别提有多热情了。
但是今天不一样,那可是一整筐炭哪!虽然背筐不算大,但那满满一筐也有不少嘞。
而且她刚才匆匆瞄了一眼,好像看到了一些灰花炭!
灰花炭啊,一斤要五十文,在她这个乡下人的眼里,可值老鼻子钱了。
王氏顺手拎了拎,估摸着加起来大概有六七斤的样子,脸上的笑容更大了。
陆清到了屋里,看到外祖母姜氏在床上半靠着,屋子里还有一股药味儿。
他皱着眉上前坐到床边担忧道:“外祖母,你什么时候生病了?也不让人给我捎个信儿,我回来看看你。”
姜氏拍了拍他的手,嗓子有些沙哑,“就是一点风寒,前两天在院子里站的久了,风刮着了,吃两天药就没事了,我的清哥儿快别担心了。”
姜氏说完又摸了摸他的手,“手怎么这么凉?快伸进被子里,外祖母给你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