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悟空修仙无限修为版 > 第36章 尸魔三戏唐三藏(第2页)

第36章 尸魔三戏唐三藏(第2页)

孙悟空无奈,只得含泪离去。他一步一回头,心中充满了委屈和不舍。他在心中悲愤地喊道:“师父,你为何不信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你啊!”

唐僧看着孙悟空离去的背影,心中也有不舍,但他坚持自己的决定。他默默地想道:“悟空,你走吧,我不能再让你伤害无辜。”

师徒之间的误会和矛盾,让孙悟空不得不离开。而唐僧则在猪八戒和沙僧的陪伴下,继续前行。这一场景深刻地展现了师徒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及孙悟空忠诚与委屈的复杂心理。那荒山野岭中,只留下孙悟空孤独的背影和唐僧师徒渐行渐远的身影,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充满波折的取经之旅。唐僧看着孙悟空离去的方向,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不舍和无奈。他微微叹气,缓缓说道:“悟空啊,你这性子为何如此急躁?那女子明明看似无辜,你却不由分说将她打死,这让为师如何能不心痛?为师一直教导你要慈悲为怀,不可滥杀无辜,可你为何总是不听为师的话呢?”

唐僧的声音微微颤抖,他痛心疾首地继续说道:“这一路上,为师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能跟随为师一起修行,摒弃那暴力之性。可你却屡屡让为师失望,你可知你的行为会给我们的取经之路带来多少磨难?”

孙悟空此时已经走远,但他的耳中却清晰地传来了唐僧的话语。他停下脚步,眼眶微红,心中满是委屈。他转身对着唐僧的方向大声喊道:“师父啊!你为何就不能相信俺老孙呢?俺老孙有火眼金睛,那女子分明就是妖怪所变,俺老孙若不将她打死,她定会加害于你。俺老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你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悟空的声音中充满了焦急和无奈,他继续说道:“师父,你总是如此慈悲,可你却不知这世间的妖怪有多么狡诈。他们常常变化成无辜之人来迷惑我们,若俺老孙不果断出手,我们早就被妖怪给吃了。俺老孙机智过人,岂能被妖怪所骗?可师父你却总是误解俺老孙。”

唐僧听了孙悟空的话,微微一愣,心中也开始有些动摇。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说道:“悟空,即便那女子是妖怪所变,你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来制服她,而不是将她打死。你这暴力的手段,实在让为师难以接受。”

孙悟空无奈地摇摇头,说道:“师父,你有所不知,那妖怪变化多端,若不及时将她打死,她定会再次逃脱,然后继续来加害于你。俺老孙也是迫不得已啊!师父,你就不能相信俺老孙一次吗?”

唐僧沉默不语,心中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知道孙悟空对他忠心耿耿,但他也不能容忍孙悟空的暴力行为。他缓缓说道:“悟空,为师知道你对为师忠心不二,但你的行为实在让为师难以认同。你若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用更加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该多好啊。”

孙悟空听了唐僧的话,心中也有所触动。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些过激,但他也是为了保护师父。他说道:“师父,俺老孙知道错了。以后俺老孙一定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不会再让师父失望。但师父你也要相信俺老孙,俺老孙的火眼金睛绝不会看错。”

唐僧微微点头,说道:“好吧,悟空,为师就再相信你一次。但你要记住,以后不可再滥杀无辜,要用智慧和慈悲来解决问题。”

孙悟空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多谢师父!俺老孙一定牢记师父的教诲。”说完,孙悟空转身离去,继续踏上了取经之路。而唐僧也在猪八戒和沙僧的陪伴下,继续前行。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荒山野岭之中,留下了一段充满波折和感动的故事。当修行者踏入正确的修行之路入口后,自然能够脱胎换骨,神清气爽,身体康健。然而,在获得丹道成果之后,关键在于明心见性,彻底脱去凡胎俗骨。倘若不能认清本质、看破表象,看似慈爱却可能流于姑息,看似智谋却可能被奸邪所蒙蔽。如此一来,仁慈过度反而会容纳邪恶,智谋昏聩难免会摒弃正道。这便是尸魔三次戏弄唐僧,而唐僧愤恨驱逐孙悟空的原因所在。

尸魔并非他物,正是修道者自身的躯壳之障碍。它本是阴鬼幻化的虚妄存在,能够在人不知不觉中迷惑人心。看似是红颜佳人,却不知实际上是白骨一具;看似是年轻貌美的女子,却不知实际上是年老疲惫之人;看似是慈悲的菩萨,却不知实际上是凶恶的鸠盘荼;看似是令人怜惜之人,却不知实际上是愚弄我们之人。

人身之中有三尸神,它们忌讳人成就大道,常常在人假寐之时告发人的罪过。学道之人如果执着于身形表象,不先斩灭三尸,终究难以脱胎换骨,飞升玉京仙境。所以,贪恋自身躯壳之人就成为守尸之鬼,而尸魔之中的各种迷惑层出不穷;保存自身性命的关键在于灭除尸魔,然而尸魔的攻击方式却难以测度和识别。尸魔对人的蛊惑实在是厉害啊!在这段情节中,“三藏正行到嵯峨之处而肚中饥饿”,这正是尸魔趁着人饥饿之时索取供养,乘人在容易被诱惑的时候发动攻击。孙悟空说:“师父不聪明。”正是指出唐僧见识不透彻。三藏沉溺于自我私情而心中不快,这是以饥渴之害作为心灵之害;而智慧识见昏昧,正是从邪失正的根源。

自从三藏在两界山收伏孙悟空以来,崇尚正道,扫除邪恶,智慧与勇气兼备,功劳实在巨大。唐僧也知道自己一刻都不能离开孙悟空,为何忽然嗔怪孙悟空常怀懒惰之心,并且追溯到两界山孙悟空救他性命的恩情,反而沾沾自喜好像有恩于孙悟空呢?作者的用意十分微妙啊!两界山是邪正两立之地,以前因为身处峻岭之间,被视为见性之界,是创造命运的开始,所以收服孙悟空以奠定修行的基础。如今行走到嵯峨之处,这里是了命之界,是保存真性的根本,所以放弃孙悟空,以昭示其应当自我反省。对于孙悟空来说,这显示了才智不可依恃,功业不可自矜;对于三藏来说,这表明应当明察像屈原那样的孤忠之人,不可轻易猜忌像韩信那样有功劳之人。故事结尾大圣叙述出“长安有刘伯钦送路,到两界山救我”这一段,一直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等话语,真是一字一泪,让千古英雄为之涕零。

然而,产生疑忌的原因,必定是由于阴柔之人的离间;放逐之事,大多出于谗言之人的排挤诽谤。猪八戒把白骨误认为红颜,相信尸魔是为了斋僧而送食物,这就如同把拖尾蛆当成香米饭,把癞虾蟆当成炒面筋。尸魔的三次戏弄,是障眼法。手段越来越巧妙,但是终究难以瞒过有识之士,最终还是露出白骨的原形。大圣的扑杀,是明眼人的行为。再三为之,功劳高却反而受到贬书,埋没了一片赤心。世态变幻,事情颠倒,古今都是如此,不足为怪。只是兄弟嫉妒兄长,就会在家庭内部突然引发争斗;师父嫌弃徒弟,就会在师生之间顿时产生排斥。就像物品生蠹虫就会有虫子进入,人被怀疑就会有诽谤兴起。总的来说,都是因为看到不好的行为而不能远离,看到好的行为而不能举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敲爻歌》中说:“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所以,性体原本光明,如果没有一丝一毫的欺骗和蒙蔽,这才是立命之后达到无为的极致功夫。从前达摩祖师九年面壁,参悟透彻,才得以只履西归,获得性命双修的玄妙之道。始于对躯壳的修炼,终于脱离躯壳。不把红颜看成红颜,而把红颜看成白骨;不把白骨看成白骨,而把白骨看成红颜。这样就差不多了。

有一种观想白骨的方法,虽然是小法门,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想象左脚大指烂了,流出恶水,渐渐蔓延到小腿、膝盖、腰部,右脚也是如此。渐渐烂过腰部,到腹部、胸部,以至于颈项,全都烂了,最后只剩下白骨。必须分明历历地观看,白骨一一尽现,静心观看良久,然后思考观想白骨的人是谁?由此可知身体常常与我是两个不同的存在。又渐渐远离白骨观看,先离一丈,以至于五丈、十丈,乃至百丈、千万丈,由此可知白骨与我毫不相干。常常作这样的观想,就会明白我与形骸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事物,我暂时存在于形骸之中,怎么可以将这个形骸永远爱护而长久居住其中呢?如此,便可以齐一生死,也是看得透彻、脱离躯壳出世的一种方法。

从丹道视角来看,这段《西游记》中的情节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唐僧代表着修行者的本心或灵性,其慈悲为怀象征着修行中对善与仁的坚守。孙悟空则可以看作是修行者的意志或行动力。白骨精的三次变化及孙悟空的三次打杀,可以理解为修行过程中面临的各种诱惑和干扰。

唐僧对孙悟空打杀“无辜”的指责,反映出在修行初期,本心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不能理解意志为保护本心所采取的果断行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代表着修行者在一定阶段所获得的洞察力和分辨力,能够识破虚假表象(妖怪变化),保护修行的进程。

猪八戒的挑拨可以视为修行中的杂念和负面情绪,它不断干扰修行者的判断和决策。沙僧的沉默不语可能象征着修行者内心深处的一种静观和思考,虽明白事理却不敢轻易表达。

孙悟空被逐出师门,意味着修行者的意志与本心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和分离。这一过程体现了修行之路上的艰难与挑战,修行者需要在慈悲与果断、表象与本质之间不断地寻找平衡。

整个情节也暗示着修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修行者需要不断地经历考验和挫折,逐渐提高自己的认知和境界,才能化解内心的矛盾,实现修行的目标。同时,也提醒修行者要保持警惕,不被表象所迷惑,坚定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喜欢悟空修真路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悟空修真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