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大宋皇太子日常TXT百度 > 054(第1页)

054(第1页)

汴京城外的田间,宋仁宗和曹皇后带着满朝的大臣们,还有太学的学子们插秧。

宋仁宗和曹皇后插秧的动作非常熟练,并且非常标准,毕竟他们每年春耕都会来下田插秧。

见有些大臣插秧插的不好,宋仁宗和曹皇后会毫不客气地把他们训斥一顿,让他们好好地插。

插秧插的好不好关乎着收成,一点都不能马虎。

太学的学子们有不少是不屑做农事,觉得他们是读书人,怎么能下田插秧,但是当他们见到高高在上的官家和皇后娘娘穿着麻布衣服,弓|着|腰认认真真地插秧,他们心里的看法发生了变化。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从来没有在家下过田插过秧,也没有种过菜。但是,自从上了太学,他们就开始学习种地种菜。

在太学里种地种菜的时候,他们发现平时经常吃的菜种起来居然这么辛苦。不仅如此,还非常不简单。

虽然《悯农》里说粒粒皆辛苦,但是他们并没有体验过,并不知道到底有多辛苦,但是自从种地种菜后,他们终于体会到。

原本以为种地种菜已经很辛苦了,没想到下田插秧更辛苦。

苏轼和苏辙俩,一边非常认真地插秧,一边小声地讨论着:“哥,我现在终于体会到《悯农》里的辛苦了。”

“这才只是辛苦中的一小部分。”弓|着腰弓了一会儿,苏轼有些受不了了,站起

身捶了捶自己的腰,“等插好秧苗,农民们还要除草、除虫。还要灌水,不能让秧苗□□死。等稻穗成熟,还要割稻子。等割好,还要打稻子,非常的辛苦。”

苏辙感叹道:“农民真的太辛苦了。”

“是啊,太辛苦了。”苏轼感叹道,“我现在终于明白太子殿下为什么要我们种地,是为了让我们理解农民的辛苦和不易。”

“太子殿下才六岁怎么这么了解农民的不易?”苏辙压低声音问道,“怎么太子殿下没来春耕?”

“听说太子殿下在东宫里种了一块地,种了不少菜。”苏轼也是听同窗说的,“太子殿下身份高贵,却身体力行地种地,为了就是给我们做榜样,让我们了解农民的不易,这样我们以后才能更好地为百姓做事。”

“哥,我以前觉得读书考科举是为了光宗耀祖,是为了做官,并没有把造福百姓放在首位。”说到这里,苏辙很是羞愧,“可如今,我认为我们读书参加科举,应该是为了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

苏轼听到弟弟这番话,神色非常欣慰:“阿辙,你能这么想太好了。”说完,他悄悄地叹了口气,“我以前的想法和你一样,但是上了太学后,我也觉得我们读书就应该是为了百姓。”

“哥,我们以后要更好的读书,更好地了解民生,这样以后考中了,才能更好地为百姓做事。”

苏轼用力地点了下头:“

你说的没错。”

“哥,你说太子殿下为什么没来?”苏辙对太子殿下非常好奇,很想见一见聪慧的太子殿下。

苏轼想了想说:“应该是太子殿下太小了,所以官家和皇后娘娘没有带来吧。”

“真是可惜,没有见到太子殿下。”苏辙感慨道,“太子殿下才六岁就深知百姓的不易,让我们这些学子学习了解民生。太子殿下小小年纪就心怀百姓,而我们……跟太子殿下相比,我们真的太惭愧了。”

“我们现在还来得及。”苏轼笑道,“我们将来会有一个心怀百姓,关心百姓的官家,这是我们的福气。”

苏辙点点头说:“哥,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地读书。”

“嗯。”

“哥,我们来汴京读太学是对的!”苏辙非常庆幸他们当初决定来汴京考太学。

“多亏了福慧一直劝我们考太学。”

“哥,福慧是曹家的孩子,他怎么没来啊。”

“福慧太小了。”

“说起来,福慧跟太子殿下一样大,他们又是表兄弟,福慧一定见过太子殿下。”苏辙说到这里,一双眼顿时变得晶亮。

“自然见过,说不定福慧还是太子殿下的伴读。”苏轼言道,“不过,福慧没有告知我们他的身份,我们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吧。”

“哥,福慧为什么向我们隐瞒他的身份啊?”

“怕我们得知他的身份,就会跟他疏远吧。”苏轼又站直身子,伸手捶了捶自己的腰。

像他这样

时不时捶腰的人很多。满朝的大臣,大多数年纪都非常大,长时间弯|着腰,他们疼的有些受不了,只能站起身缓一缓。

宋仁宗和曹皇后没有休息,大臣们也不敢休息。

插秧插到申时才结束,等宋仁宗他们回到别院,已经天黑了。

虽然只是插了半天的秧,但是对平日里不怎么干活的大臣们说,真的太累了。好在回到别院,就能休息。

宋仁宗和曹皇后也非常累,回到别院就各自用膳,没有和大臣们一起用膳。

曹皇后刚沐浴完,就见春玉抱着一只信鸽走了进来。

“娘娘,太子殿下的信。”说完,就从信鸽的脚上取下信递给曹皇后。

赵旸问曹皇后今日插秧插的怎么样,累不累?

曹皇后回了信,让赵旸在宫里老实点,不要到处乱跑。

宫里,赵旸刚刚在庆宁宫用完晚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