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钱多,事少,划算!”
“闵大人啊,咱就宽容一点吧。”
左一句右一句的,反正就没自己想听的,闵荣额角青筋直跳,险些气得仰倒:“为五斗米折腰,你们也不嫌丢人!”
说完狠狠甩袖走了。
众人面面相觑,竟都没有一个愿意追上去的。
谢琅脸上的笑容僵住】
第二天,负责盯梢的暗卫把吏部发生的事情全告诉了温鹤绵。
当面大家都和和气气的,看不出龌龊,她走了反而利于观察众象。
改革只要开了头,被不满是必然的,可能是吏部太压榨打工人了,这个不满的人数比温鹤绵想象中要少很多。
最大的刺头就是左侍郎闵荣。
原书中他属于顽固派老臣,吏部尚书隐退后他顺理成章顶上,在朝堂上争斗中几番与谢琅作对,暗中协助宁贺褚,最后自然被一并清算砍头了。
现在还没到他搞事的点,温鹤绵把他划入了重点观察对象。
主要是缺人,先勉强用用再说。
温鹤绵愉快决定。
看自家公子的表情,青云就知道即将诞生一个被压榨的倒霉蛋,她压下唇角笑容,递上一个灰扑扑的布包裹:“公子看看,这是不是您以前托人寻找的东西?”
前几年温鹤绵一心放在谢琅身上,想的是怎么将他养好,如今时机合适,她在进一步思考如何改善百姓民生的事。
民以食为天,封建时代百姓思想简单,吃饱穿暖就就够他们安生了。
除了挡住宁贺褚颁布的不少政策,温鹤绵还特意画了图解出来,吩咐手下人去找寻高产作物。
书中世界与现实相似,玉米、土豆、红薯等一类高产作物都是大昭境内没有的,游商脚程慢,还可能涉及海外,因此找了这么久,现在才勉强得到些消息。
不是青云提起,温鹤绵都险些忘了。
她接过包裹拆开一看,里面是根藤条,因为保存得当,虽然有点蔫了,但还是比较完整的。
“是的。”看了半天,温鹤绵扬眉笑了,“这叫红薯,是一种高产作物,若将它种下去,应该能比现在的粮食产量高上几番。”
温鹤绵不是农学生,但她室友是,时不时在她耳边念叨几句,浸染下来知道的就多了,谁知道穿书还能派上用场。
她没把话说得太死,但就这样,青云已经很惊讶了:“公子说的是真的吗?”
当家方知柴米油盐贵,青云掌管着整个偌大的王府,她同这些的接触最多,更清楚地明白,高产作物的诞生代表着什么。
粮食多了,百姓就能花更少的钱吃饱,这对于一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百姓,可谓是一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