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仅仅是生产不出来先进科技产品的问题,广大的基础工业跟不上,现在已经严重拖住了军重工业和科技工业的前进步伐,不说半成品部件的质量和加工精度已经达不到要求了,就连很多原材料的生产质量都和前沿工业的需求脱了节,甚至压根儿就生产不出来。
所谓生产力的多层次不平衡,现在可以说是完美体现了。
就空军方面来说,既然技术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那么现在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就是包含轨道制空权在内的对虫族空中压制能力的建设。
建设的重点,就是轨道飞行器的战机和成熟的亚轨道战略轰炸机。至于从地面直达轨道的重型MAC炮或者什么其他技术的地面对轨道防御体系,那个不是空军的业务范围。
空军现在确定看上的一款机型是B65短剑战略轰炸机,载弹量相当巨大,6马赫稳定巡航,极限速度可达9。8马赫。原型机由于使用核动力包,续航力就不用说了。同时,虽然不是专职的太空战机,但是也具备一定的轨道作战能力。
关键是,便宜,皮实。
这东西在一堆轰炸机资料里算是经济性超高性能也中上的装备,以国内的航空引擎的进步来说也能勉强跟得上需求,虽然现在做出来的性能和磁轨炮一样,肯定赶不上原型,但能用就行。
就算只能2马赫巡航又如何,还是能空天作战啊;现阶段用不上核动力,也能有几千公里的作战半径啊,这就够了。
国内刚刚搞出来的H20现在当然不会量产了,技术指标什么的都跟不上作战需求了。但在这个过程中积攒起来的重型战略轰炸机的技术班底还是可以用的,以独立设计完成了H20的技术能力,再去啃资料,更加能做出在原型资料和现实技术能力之间达到平衡的好装备。
而关于空天战机的方面,空军方面就莫衷一是了。
比如在主要战斗任务的规划方面就是个问题。
纯粹的大气层外的战斗机按理说现在当然现在不需要,因为没有舰队给你部署这些战机。但有个问题,就是现在已有的庞大的空军装备,其实在地球内也还是有用的,而且这个庞大的旧时代的空军工业体系肯定不能一下子放弃,要一步步地换代更迭掉。
那么,这样的话还要不要强行追求大气内外两用的战机呢?
像YSS-1000军刀战机那样的东西,现在国内当然搞不出来,护盾技术现在还太遥远。但是从地面以磁轨加助推器发射,快速进入太空作战然后返航的作战方式,现在算是比较现实的。无论是实现的可能性,还是经济成本,亦或是装备更迭间的衔接问题,都是非常好的平衡。
但问题是,这种设计的战机系统商店里少见的没有成品,因为军刀本身是过于先进的,就因为这个护盾技术现在的科技树根本看不到它,其他采用这种设计的战机确实没有。
这种战斗方式显然不是正经的星际战争的兵器,因为要么从舰队部署大量的战机实施轨道制空权夺取,要么水平起飞慢慢地进入轨道,这种结合了老式火箭发射思路,力求以暴力方式快速进入轨道的行星轨道防御战机,确实有点奇怪。
那,要不要做个等等党?再等等科技树和工业体系的爬升?一步到位使用舰队部署战机或者更先进的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地面狂暴突入轨道的战机?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虫族在欧洲的暴行已经证明了,现在时间并不在人类一边,这种涉及到轨道制空权的保卫的战略兵器,绝对不能等。
关键时候,还是中央最后拍板!
搞!火箭技术,磁轨技术,大气层外飞行器的技术,现在都有了,什么时候起连这点科技创新都不敢去做了!
没了张屠夫,也要吃带毛猪!
现在的科技底子比以前强多了,学者们也都在接受大量的新科技浸润,而且还有性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企业的工程模块做把关,不怕搞不出来这么一款战斗机来。
在舰队力量起来之前,地球的轨道保卫,绝对不能寄希望于虫族的善心。
PS:B65轰炸机的性能是我胡诌的,没找到原本的性能设计参数,而且找到了我估摸着也不会用,光环由于原本诞生于90年代,很多东西的想象都落伍了,比如说过的战场的无人化智能化问题,UNSC的科技树在这方面做得很差。然后很多东西的参数设计的也很保守,现在高超音速导弹已经成为现实了,过个几百年,很难说战略轰炸机还在以一两倍音速突防,恐怕被未来的防空系统乱杀。
前面的MAC炮也有调整,后面涉及到UNSC的科技参数都是这个规则,我就不再赘述了,具体性能方面我的参数都和原设计有出入,要是有没看到这里的同学吐槽哪里哪里和元数据对不上,看到过的同学记得提醒一下。
PS2:我开个群吧,大纲现在删减得太多了,很多人说人物有点透明,我听听你们的意见。群号732328946。
第106章空天战机和武装卫星
新型的军刀“青春版”战机项目,就挂在冥河兵工的下面,和空军进行对接合作开发,当然还就涉及到了航天系统,需要用到很多火箭发射的技术和思路,做出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的一次性发射推进模块,战机在结束了助推段之后就抛弃它们,加速进入太空。
工程代号“516”,没别的意思,因为开这个会做出决定的那天刚好是5月16日。越是保密的代号,取名就越是不要带有和项目内容相关的特定含义,数字命名是最好的。
空军方面是非常满意的,这场迟到了几个月的和企业的交流,还是带给了他们丰硕的成果,拿到了很多他们急需的东西,也确定了两款后续的主力战机的开发。
当然空军方面自己也在开发新的大气层内的新式战机,这个就不着急,慢慢来就行,现有的战机也不是不能用。况且国内现在的科技研发速度,和以前比可不是一个概念,毕竟基础科技上去了那么多,一年之内拿出新战机的试验机进行试飞,是很有可能的。
而下一个找上门的单位,企业没想到,不是以前的那些老熟人,而是一直低调没和企业接触太多的火箭军。
作为战略长城,国家也一直在优先建设他们,如今他们用的导弹虽然还保持着原本的型号体系,但是都经过了新锐科技的升级。比如采用了新的火箭发动机的DF41B,现在的射程稳定达到1。6万公里以上,发射响应速度变得更加快,上升段的起飞时间降低了近一半,再入段的变轨突防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新的制导技术让命中的圆周精度达到了3米以内,就算用个大铁坨子硬砸也包你活不下来。
现在在轨道防御能力还没有完全成型的节点上,也是他们承担着对虫族大规模轨道空降的战略防御任务,每个省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保护着国内的所有重要城市为中心的大片国土的安全。
而他们找上门的原因也很简单,也是中央关于轨道防御能力建设的一环。
无论是使用各种兵器的地对天的战略防御基地,还是天对地的武装卫星,亦或是轨道上自我防卫的各种平台,将来都将划归到火箭军序列下。
当然他们的军种名字也要改,后续等八一之后,就将正式使用行星战略防御部队的名称。
现阶段的激光炮进展很快,不过用来拦截圣甲虫打头的大批虫群空降还是有点无力,虫族的空投胶囊本身就有耐高温的特性,激光炮的击杀效率还是跟不上。
而对轨道的重型电磁炮现在还差点火候,不过相信也不远了。
国内各大城市的轨道防御基地都已经刚开始选址了,等重型电磁炮和核聚变的能源全面到位了,尖牙利齿的重型电磁炮群就将武装整个国土,替代洲际导弹带核弹头的对轨道应急防御措施。
虫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人类在轨道上的卫星表现出太大的敌意,这当然不是虫族良心大发或者犯了低级失误,它们就算是在欧陆血战的时候,也没有破坏掐断西方在轨道上的卫星情报能力。
这只能理解为,它们现在还没有恢复在行星外空间行动自如的水平,无论是对轨道的完全控制,还是从轨道对地发动战略打击。
不过这方面现在也不能放松警惕,因为近期各国已经开始频繁报告,自己在轨道上的资产出现大量的受袭击和失踪事件,相信虫族开始大规模清洗轨道的人类卫星也不远了。
现在双方可以说都是在抢时间,谁先夺得对地球轨道的全面控制,显然对于在地球表面的各个战场都是有着巨大的优势的。
除了地对天的问题,天对地方面,国内现在的一个军事热点就是天基武装卫星的发展。
从轨道上对地面发动战术打击乃至战役支援,或者精度够高,对某个精确目标实施轨道狙击,都是发展方向。
在武装卫星的武器系统方面现在国内成熟的当然是电磁炮系统,但是电磁炮发射的后坐力在轨道上是个问题,为了修正大型电磁炮的发射后坐力带来的轨道偏移,就不得不带更多的姿态调整引擎。
引擎技术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成本。
武装卫星本身是消耗品,和虫族的战争很难说这些东西一场战役下来损毁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