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尤笑了一下:“这有什么是不能当着我的面说的吗?”
主持人做作地愣了一下,然后哈哈笑起来:“不知道啊,难道不要当着人面说她的坏话不是一种礼貌吗?”
秦尤耸了耸肩:“我不介意,她也不介意,这个角色是那种,你可以当着她的面骂她混蛋,她也觉得是你自己太蠢,活该被她骗的类型。”
主持人戚戚地说:“看出来了。”
然后他转身看向摄像机:“那么,观众们,十月十三号,电影院,《背叛者,复仇者》!”
类似的对话在各个电视台发生,秦尤已经很久没这么高强度跑过宣传了,毕竟是客场作战,不比在国内,她的名字就足够作为最好的宣传。
好在这样的宣传强度是有回报的,十月十三号,《背叛者,复仇者》准时上映,上座率喜人,或是看见秦尤这张脸想起了《复仇》或是《剑客》,或是单纯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或是在电视上见过预告片有点印象,觉得去看它至少比去看其他完全看不出质量的电影靠谱的观众们陆续走进影院。
然后他们就迎来了一场节奏极快的情绪过山车。
卢是个情感缺失严重的人,她从始至终表现出来的真正强烈的情绪只有两种,不耐烦与愤怒,但观众的情绪很正常,他们全程都被带入了编剧们想要他们体验的节奏中。
爱伦对卢指手画脚的时候,他们心烦,忍不住想到——要你管这么多?管好你自己,不是所有人都要按照你的想法生活,还有什么叫做“你不就是只想着赚钱吗?”,你送我个你这么有钱的爸,我也不赚了。
爱伦因为自己居高临下的语气被嘲讽怒骂的时候,他们觉得活该,天哪,预告片里怎么不觉得这个人这么讨人厌呢?
卢说——“你不觉得不值得吗?只是因为你的语气而已,他们就无视了你做过的所有实事”——的时候,他们有点沉默,看见爱伦面对抨击依旧不改其志,失望也不能让她转变成一个愤世嫉俗者的时候,不耐烦稍微有些转为了敬佩。
以及她们的友情真奇怪,明明价值观天差地别,却依旧愿意站在对方身边,不管是卢问爱伦“值得吗?”还是爱伦在卢要求她的帮助的时候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可能这就是友情吧。
友情个屁!
原来电影标题里的背叛是这样的!!!她还不如直接找个一开始就能气死爱伦的案子打呢!!
我靠为什么这种人也能有朋友???
不是,她完全没意识到她们已经决裂了吗?为什么能没事人一样和爱伦去打招呼??
就在他们的怒火要达到顶点的时候,爱伦死了,卢一脸空白地站在镜头中央,周围是忙忙碌碌的警方与记者,所有的声音都被处理成了无意义的模糊噪声,他们只能看见卢面无表情地看着爱伦的尸体。
复仇的怒火从卢身上迸发而出的时候,他们的愤怒反而淡了下去。
甚至,有些为卢难过,毕竟,死去的是她在这个世上唯一真心相待过的人,更难过的是,她到现在才意识到这一点。
“我得承认,这部电影出乎我意料的惊艳。”
“说老实话,在看见这个题材,这个故事梗概,看见是普鲁托公司出品,又看见标准的普鲁托电影的宣传故事,我还以为又将是一部普鲁托公司出产的冲奥流水线作品。”
“所以我前往电影院的时候,并未抱太大期望。”
“然后它给了我惊喜,我已经记不起来上一次看见片头的普鲁托的字样后后能再看见这样一部浑然天成的电影是什么时候了。”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九十年代的普鲁托,那时候,卡隆还没将他的全部精力花在冲奥大业上,他也还没摸索出对奥斯卡评委近乎百战百胜的审美套路,那时候的普鲁托公司,还在做电影,而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像是在朝小金人招手的工业品”
“这部电影无疑是动人的,虽然它的主角是个混蛋,虽然编剧毫无心理障碍地写了所有他们能想到的人性阴暗面——大概这就是新手编剧的好处吧,不会畏首畏尾最后写出来一堆陈词滥调——但这依旧是一部非常动人的电影。”
“我评判一部题材看上去高度社会化政治化的电影是否是真心想要讨论这个议题而非单纯蹭个政治正确的热度的标准一直是——它是否将人物作为人而不是政治符号在塑造”
“哦,听起来好高大上哦,其实我有个更简单的判断办法,只是听上去没那么友好,要刻薄得多,我一般看,电影塑造的被歧视的群体内是否也有自己的歧视链条,看电影塑造的人是否只关心和自己有关的处境而下意识地忽视其他自己没经历过的痛苦,能写出这一点的,基本就算个过关的剧本了,至少不会糟糕到哪里去,起码编剧不是个纯粹的蠢蛋”
“人不会因为身处弱势就改变自己的劣性,更糟糕的是,人哪怕有过弱势的体验,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也依旧不会与其他与他们不同的弱势群体共情,这就是人,只有能写出这一点的剧本才算是写明白了人物,这就是我的评判标准”
“而《背叛者,复仇者》做到了,所以它可以大肆去竞争奥斯卡而不会让人觉得只是在蹭政治热度了”
“不得不说,编剧的水平很好,爱伦这一配角的塑造已经丰满到足够让好莱坞大部分编剧羞愧至死,她的生来富有,她的理想主义,她的自我中心,分开写都有很多人写不好,更何况合起来,这个角色是我近几年见过写得最好的电影配角,但真正的主角居然还能让人更加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