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门这天风不大,地上散落了不少树叶,路两边的树叉已经秃噜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在风中暗自摇曳。
宋声穿了身长衫布襟,头上用青布裹着髻,加上他俊秀的模样,端的是一副让人艳羡的书生模样,看着十分体面。
这身打扮还是张杏花给他收拾的,衣服是有些旧,洗的有些泛白,但这已经是宋声最好的衣服了。
张杏花爱面子,宋声模样长得好,这回门如果打扮的不像话,少不得要被丈母娘家看低了。
看着打扮过后的孙儿,张杏花喜的眉梢都是上扬的。旁的不说,就这长相,她敢说宋家村里没几个人能比得上她孙子。
宋声跟着陆清走在去上西村的路上,因为归家心切,陆清的步子都不自觉轻快了许多。
前几天张杏花去上西村还是坐牛车去的,这次他们不着急,就慢慢走着过去。
陆清背后的背篓里塞得满满的,宋声胳膊上只挎了一篮鸡蛋,其他的东西都在背篓里。
这让宋声有点囧,本来他是要背着背篓的,可他这副身体实在是太弱了,背着背篓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步子缓慢。
照这么下去,等他们赶到上西村都赶不上晌午饭了。
宋声无奈,只好将背篓给了陆清。明明陆清看着也很瘦弱,个头比他矮了一个头,却能轻轻松松的背上背篓,走路的速度丝毫没耽搁。
陆清一边走一边道:“相公,以后这些粗重的活就让我来,你别累着了。”
宋声在心里轻叹了口气,以后得锻炼起来了。
途中经过两个小村子,再往后便是上西村。上西村比较大,以前每逢月双的时候农家里有需要交易的就会去摆摊儿,后来时间久了也不分什么单双日子了,干脆有东西需要卖就拿出来去卖,慢慢的就成了个集市。
陆清的外祖母家在上西村的最外围,不用从人多的集市上绕过去,走外面靠山的小路更近一些。
日头还没到头顶正上方的时候宋声和陆清两人到了上西村,穿过山下的这条小路,就到陆家了。
宋声本以为小路不好走,没想到却比大路平坦多了。
“这条路是有人修过吗?”看上面铺着的石头子十分平整,应当是专门有人修葺的。
陆清解释道:“这条路是前几年村里的人集体出钱铺的,这山上有一个小道观,观里面住着一真大师,他算命很是灵验的,这条路往山上走直通道观,村里的人爱去道观上香,所以特地修了这条路。”
这个世道的人遇到点什么难题,几乎都会求神拜佛,相信受命于天。更何况大景朝崇尚道教,全国上下就有不少道观,就连本朝国师都是由道士担任的,所以有道士在这里并不奇怪。
“你去过这个道观吗?”宋声随口问道,原主不太喜欢道士,记忆里对这个道观印象十分模糊。
“跟外祖母一块去过一次。”就是成亲前去道观里找一真大师算八字的这一次。
陆清的外祖母很疼他,外祖母担心他会像他阿爹一样婚后不幸,找媒人要了宋声的生辰八字,特地去道观上香,找大师算了一卦。
他说完,宋声问道:“卦象怎么样?”
陆清脸色微红,有些不好意思道:“说是、说是良缘。”
宋声想起书中的原主,这么渣还啃老的人会是良缘?这道士该不会是个骗子吧?
“你们去算命大概要多少钱?”这道士也不知骗了多少人。
陆清摇摇头,“一真大师人很好,香火钱随便给,几文钱都行。可贫穷农家哪有多余的钱添香火,所以大家都是拿点余粮或者几个鸡蛋就可以了,一真大师也收这个。”
宋声在心里琢磨,听上去也不像那么没良心,收的不多。
两人一路上说着话,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很快就到了陆家门前。
知道今天是陆清回门的日子,姜氏一早就在屋里等着了。陪她一起等着的还有大儿媳妇儿王氏。
陆清一进门,王氏就立刻迎了上来,顺手接过他背上的背篓。
随手一掂量,分量不轻,王氏立刻眉开眼笑道:“清清和郎婿回来啦,累不累?快快、快进屋坐。”
“大舅母。”
宋声跟着把手上一篮子鸡蛋也递了过去,跟着陆清喊:“大舅母好。”
周氏刚才扫了一眼背篓,里面不仅有酒还有肉,这又看到一篮子鸡蛋,更是高兴的乐开了花。
周氏心里嘀咕,都说宋家穷,这哪里穷啦?回门带着的这么厚的礼,除了酒和肉还有一篮子鸡蛋,够他们家吃好多天了!
进了屋,陆清脚步轻快的到了姜氏跟前,亲切的喊道:“外祖母,我回来了。”
姜氏看他神情愉悦,不似在宋家受了委屈,也高高兴兴的说道:“知道知道,老婆子我一早就在等着了,还买了你最爱吃的饴糖!”
这是宋声第一次来陆家,等姜氏跟陆清说完,他上前道:“外祖母好,我是宋声。”
“哎,好,好,好。”姜氏连说了三个好。
她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看着仍旧挺精神的。因为腿脚不大好,她很少下地干活,一般就是在家里忙着喂猪喂鸡,农忙的时候在家里做做做饭洗洗衣服,帮大儿媳妇儿带带孩子。
看着模样打扮俊俏的宋声,姜氏笑着夸了夸他的相貌。
她活了这么些年,还是有些眼力的。瞅着宋声眼神清明,神色温和,便对自己这个外孙的亲事稍稍放了些心,况且一真大师也说过,他们这是良缘。
什么叫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