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唐朝一书生 > 第48章 黄巢起义(第1页)

第48章 黄巢起义(第1页)

五月初,乡试放榜。

颍上县一共考取21个乡贡,清风书院就占了4个。山下私塾,一个也没考上,全都来自半山腰的书院。

这四个新出炉的乡贡,只有一个姓苏,其余皆为外姓子弟。

学校随即恢复上课,中午吃饭时,只见一群学童簇拥着苏如玉进来。

“这苏如玉是哪家的?”李佑好奇发问,“平时也没听说过,突然就中了县试的案首。”

苏元德讥笑道:“我二侄子家的,肯定贿赂了知县。”县试若得第一,府试肯定被录取,否则就是知府不给知县面子。

因此,贿赂知县做案首,必然可以晋级。

苏如鹤也耻笑道:“神气什么?只是中了乡贡,搞得跟中举了一样。”

“乡贡怎是那么好考的?”苏元德开始八卦,“我听人讲,今年的江南西道观察使,是一个很有名的大儒。叫崔……崔什么来着?”

林渊突然插话:“崔沆。”

“对,就是崔沆!”苏如鹤也加入讨论,“我爹前些天说过,这位崔观察使是真清官。今年想在乡试作弊的,全都被查出来了。想花钱买乡贡的,也都被崔观察使赶走了。去年秋天的时候,他被请去应天书院讲学,好几千士子慕名听课,书舍根本就容不下,最后只能露天开讲三日。”

李佑似乎有些印象,又似乎是第一次听说。

李佑这桌在闲聊,苏如玉那边也坐下,被众学童围着拍马屁。

“县试第一,乡试亦过,实属侥幸,”苏如玉居然还很谦虚低调,他问身边一个族人,“八弟是如何过乡试的?”

被呼为八弟的童生,顿时哈哈大笑:“乱写的,多亏邻座相助。”

苏如玉惊讶道:“邻座帮你破题了?”

八弟摇头笑道:“嘿嘿,邻座帮我破了一半。”

“且说说。”苏如玉颇为好奇。

八弟自己都觉得好笑:“知府老爷就是疯子,出个截搭题都把我看傻了。”

苏如玉说:“我知道,就是那‘王如好色,王之臣,托其妻子与其友’。你怎么破题的?”

八弟说道:“我就一直念‘王之臣托妻’,把邻座的学生都念烦了,那人便说‘托其友而非王者,盖王好色也’。我连忙照抄上去,这便过了乡试!”

“哈哈哈哈哈!”

众学童都大笑不止。

林渊面色古怪,低声说道:“此人能过乡试,定然贿赂了知府,至少也是贿赂知府的师爷。”

李佑则惊叹道:“江南科举,竟困难到乡试就出这种题?”

知府就是个混蛋!

把《孟子·梁惠王》的前后两段经文,生生割裂之后扯到一起。两段原文的大意是:统治者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么好色并不可耻,人之常情而已……有人把妻儿托付给朋友,自己却跑去旅游,回来发现妻儿在挨饿受冻。这种朋友该如何对待?

而那位八弟的破题,完全就不挨边,其意为:臣子不把老婆托付给齐王,却托付给齐王的朋友,是因为齐王好色。

然后,这人被录取为乡贡……

没掏钱贿赂才真见鬼了!

苏如玉和那位八弟,吃过午饭之后,被小伙伴们簇拥着上山。

就算没考上乡贡,只要能做童生,便可脱离山下私塾,跑去半山腰的书院进修。

若非观察使崔沆清廉,这两个家伙靠暗中使钱,估计能够直接弄到乡贡功名!

此时此刻,崔沆正在写奏章,他要弹劾颍州知府,罪名是乱出考题,故意把考生往沟里带。

为啥乱出题?

把大部分考生都弄晕了,全部考得一塌糊涂,这样就能轻松保送几十个,而且查不出任何科举舞弊的证据。

经此一事,李佑彻底断了科举念想。

“莫要管他们,咱们且练武去!”苏如鹤笑道。

苏元德说:“对对对,练武!”

苏如鹤挑选十多个私塾学童,编练老师刚教的军阵,意气风发如同大将军。

学童们迫于其淫威,又觉练兵打仗好耍,初时都兴致勃勃。可到了第二天,就有一半学童出状况,要么拉肚子,要么感冒发烧,反正就是不来操练。

太辛苦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