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活军的前军,用了七天的时间,抵达了襄国城外。
后续各部人马,陆续在之后几天抵达。
襄国城,又名建平城。
自石勒起,凡数十年来,每年皆调动大量民夫来此修建城桓宫殿,大修城郭。
城池高大,防御设施齐备。
若说有什么缺点,就是守军不足。
城内的守军,只有区区数千人。
以这个时代的通讯能力,以及行动能力来说。
附近郡县兵得知消息,从春耕农忙的土地上集中起来,再开拔抵达建平城,至少得半个月。
“大都督,城内尚有数万民夫。”
“大都督,工匠营说,建造攻城器械,需耗时十余日。”
“大都督,建平城距邺城不过二百余里,羯胡援军旦夕可至,当速速发兵攻城。”
军议上,众人争吵不断,各种讯息纷至沓来。
林道安静的听着,从中分析有用讯息。
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相关的经验。
胡乱下达命令,自是不可取。
这个时候,需要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
待到众人的争论声逐渐停歇,林道看向了秦朗。
“你说。”
秦朗行礼,神色严肃的汇报。
“等着工匠营建造攻城器械,耗时太久肯定不行。”
“建平城距离邺城这么近,没等攻城器械建好,那边的援军就已经开过来了。”
“到时候腹背受敌,恐有不测之事。”
“守军兵少,当分派兵马三面佯攻,分散守军兵力。”
“集中精锐甲士,择一面猛攻破城方为上策。”
林道颔首,目光扫过众人“谁还有别的建议?”
沉默之中,却是谢奕主动出列“大都督。”
“某以为,城内尚有数万民夫,若是能说动这些人反水投效,破城之战势必事半功倍。”
“可行。”
林道点头应许“具体如何操办,就交由郡公负责。”
有了决断,数万乞活军迅速行动起来。
偌大的建平城,四面都出现了乞活军。
长长的城墙上虽然有不少人,可大多都是身形消瘦,目光麻木的民夫。
他们本是在城内修建宫殿群。
吃不饱,干活累,还要遭受鞭打惩处,乃至于虐待而死。
此时又被拉上城头打仗,早已经是心如死灰,宛如行尸走肉。
城外各处,架起了一口口的大锅。
米饭馒头,菘菜猪肉,土豆牛肉的香气,随着风飘上了城头,让民夫们的喉咙滑动,眼中逐渐放光。
“一起喊。”
谢奕招呼身边一群大嗓门“记住教你们的话,别喊错了,要喊的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