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笔趣阁 > 第23章 平定叛乱(第2页)

第23章 平定叛乱(第2页)

火铳虽强,五十步外便可夺人性命。

然敌众且速,一旦冲破射程,又当如何应对?

将来对阵建奴,此类情形必会出现。

若真被突破防线,岂能以火铳作柴薪?

是以,今日出营前,朱慈烺特意召来王二。

王二闻此构想,眸光一亮,言道:“可试为之。”

依朱慈烺之见,为火铳装配亡国,令士卒具备近战能力,如此无形中又增火铳之威。

王二满腔热忱承下此任,然对当今时代而言,此事殊非易事。

看似只需将亡国固定于火铳即可,但如何固定?

岂可用绳索绑缚?敌近则几戳即散,届时不如每人均携亡国。

朱慈烺脑中第一个念头便是,在火铳上附加一个小部件,且要确保它能稳固地固定在铳身上。

可现有的冶金技术,制作如此精密的小零件,谈何容易。

这需要时日,朱慈烺只好将此任务交予王二,让他自行摸索。

随后,他便开始关注军中的训练情况。

天雄军的训练,朱慈烺每日必到。

因如今天雄军仅掌握一种阵型——方阵。

单一的火铳方阵,在复杂地形下未必适用。

因此,朱慈烺对军阵提出严格要求:需具备高度灵活性与多变性。

例如戚大等人熟知的阵型,两人或三人为小组,七、八人乃至十几人一组,在复杂山地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火铳的优势。

不仅阵法需改进,兵器也应同步升级。

朱慈烺将火器局迁至太原的核心原因,在于其能铸造大型火炮。

王二已将所有材料运至,并持续改良神机大炮的设计。

然而,神机大炮过于沉重,在守城战中虽有一定作用,但在进攻时机动性大打折扣。

于是,朱慈烺期望在火器领域取得进一步突破。

要知道,数年前袁崇焕凭借十一门红衣大炮,令敌军闻风丧胆。

自火器局衰落后,这些红衣大炮便不知所踪。

取而代之的是城墙上的劣质火炮,发射两次便失效,甚至有炸膛隐患。

所以,改良版神机大炮必须尽快打造完成,安置于太原城头。

大明其实有一种轻便型火炮,可肩扛移动,名曰“虎蹲炮”。

不过经过实际检验,朱慈烺将其归类为震慑型武器。

虽然声响震天,但实际破坏力令人失望。

由于武器研发停滞,朱慈烺迟迟未带天雄军前往前线与左良玉汇合。

本指望系统能在大战前给予更多任务与奖励,提升战力。

但那系统已有近两个月未曾回应。

看着日渐完善的天雄军阵法,朱慈烺陷入沉思。

“殿下,左良玉有书信送来。”曹彰忽然手捧战报出现在正冥思的朱慈烺面前。

接过战报一看,这厮竟在求救。

两个月前,左良玉便听闻太子朱慈烺即将前来支援,可未曾想,在张献忠发起的攻势中又撑了一个月,太子却仍未露面。

左良玉心急如焚,立刻派出了夜不收打探消息,结果发现太子竟在太原滞留。

左良玉自然不乐意,连忙派人快马加鞭催促。

曹彰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朱慈烺,朱慈烺笑着问:“你觉得如何?”

“太子,这是前线的战报,我们是不是该出发了?”

曹彰其实并不愿意离开此地,每日打仗提心吊胆,更何况朱慈烺还总是冲锋在前,这里显然更为舒适。

“是时候出发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日的训练无法提升战力,唯有实战才行。”朱慈烺说道。

“太子,是不是有些仓促?”曹彰认为,他们的大炮还未完成,据说王二那边只差最后一步就可试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