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趁热打铁,开始拔高立意,试图引起共鸣:“赵科长,现在报纸上天天都在说,要搞活经济,要解放思想,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咱们县的女同志们,辛苦工作,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谁不爱美?”
“谁不希望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我这些东西,就是顺应了这个潮流,是给咱们县的姐妹们提供更多选择,让大家的生活多点色彩!”
“这不仅是做生意,更是响应号召,服务职工啊!”
这番话半真半假。
既有私心,也确实点到了时代的脉搏。
尤其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句话,几乎是这个时代的政治正确,分量十足。
赵红梅的眉头不易察觉地动了一下。
就在这时,一直憋着没敢插话的刘掌柜终于找到了机会。
她连忙在一旁敲边鼓:“是啊是啊!赵科长,小林这话在理!”
“您是不知道,现在商店里,那些老款式的头绳发卡,姑娘们看都看腻了!”
“昨天他在门口摆那一小会儿,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问价的就没断过!”
“这绝对是解决了咱们商店货源单一的大问题啊!”
“小林这眼光,我看行!”
刘掌柜的话朴实。
却带着一线销售人员最直观的市场反馈,极具说服力。
她这番“神助攻”,无疑又给林卫东加了不少分。
赵红梅沉默了片刻。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叩击着。
风险依然存在。
绕开正规流程,万一出了问题,她这个供销科长难辞其咎。
体制内的规矩,是悬在头上的利剑。
但另一边,收益也同样诱人。
这批货确实新潮。
如果能通过某种方式发放到女工手里,绝对能引起轰动。
这不仅能让供销社在福利发放上大大露脸,提升职工满意度。
对她个人而言,也是一份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
尤其是在年底评优、或者未来有晋升机会的时候,这种“勇于创新”“关心职工”的标签,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更何况,眼前这个叫林卫东的年轻人……
赵红梅再次审视着他。
清瘦的身板,却站得笔直。
眼神明亮而坚定。
说话条理清晰,逻辑缜密。
既有年轻人的冲劲,又有远超同龄人的沉稳和对市场的敏锐嗅觉。
尤其是他刚才那番话,既坦诚了自己的困境,又巧妙地将个人生意和时代大势结合起来。
这份口才和应变能力,实在不像一个普通的十八岁青年。
刘掌柜昨天特意跑来替他说话,现在又在一旁帮腔……
各种念头在赵红梅脑海中快速权衡、碰撞。
终于,她叩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
她抬起头。
目光重新聚焦在林卫东脸上。
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冷静和威严,但隐隐透着一丝松动:“小林,你的想法很大胆,也很符合现在的风向。”
“但是,直接让厂工会大批量采购,没有正式合同和发票,风险还是太大。”
“我担不起这个责任,厂里的工会估计也不敢轻易拍板。”
林卫东的心又提了起来,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