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两人进来,石安之放下手中书卷,捧着一个茶杯,从书桌后走出来,让两人坐下。
询及今日之事,李步蟾取出记录的书稿,呈给石安之。
石安之边看边问,沉默一阵,几口喝完杯中的茶水,看着茶杯上的太极图叹道,“杯中含太极啊!”
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刘敦书阅历浅薄,不知道如何接话,李步蟾摸了摸怀里,那里有两个糍粑,这是蒋桂枝做的,昨日路上没吃完,现在坚硬似骨,需要煎烤才能吃了。
将这两个硬邦邦的糍粑掏出来,李步蟾对石安之道,“腹内孕乾坤!”
“杯中含太极,腹内孕乾坤!”
石安之眼睛一亮,哈哈大笑,眼前这个小童已经是接二连三地给他惊喜了。
昨日围棋是一喜,刚才笔录是一喜,现在对联又是一喜,石安之站起来,欣喜地看着李步蟾,负手转了两圈,频频点头。
“对得又快又巧,胸襟开阔,不意我安化小县,亦能见双井神童!”
双井神童,说的是黄庭坚。
他是江西洪州双井村人氏,因此得名。
一听石安之将自己比作黄庭坚,李步蟾哪里敢当,赶紧起身谦辞。
黄庭坚自幼异常聪明,他五岁就能将六经倒背如流,一部《春秋》,十日成诵,不遗一字。
黄庭坚七岁便能作诗,一日见牧童骑牛,便作了一首《牧童》。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岸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七岁小孩能赋诗,已是奇闻,所赋之诗,还懂得“名利”,懂得“机关用尽”,更是匪夷所思。
李步蟾虽然自认不俗,但是神童指数比起黄庭坚来,应该还是逊色两分的,最起码黄庭坚五岁背六经,而他九岁了,《春秋》三传都还没有背下来。
石安之压压手让他坐下,语气更加和煦了,“步蟾,看你作的记录,是不准备善罢甘休了?”
李步蟾点点头,“先生,此事没法甘休!”
石安之“嗯”了一声,“那你准备如何打算?”
“去长沙府!”
李步蟾咬着牙,从牙缝里蹦出声来,“我要去府城上诉!”
“不是……”刘敦书在一旁着急了,“小蟾,你不是说过,那圆通僧来自长沙开福寺,就算是去府城,这官司也打不赢么?”
“大兄,去府城,未见得就是去府衙啊!”
李步蟾转头解释道,“我要去府城的察院,请巡按御史主持公道!”
“巡按……御史?”
刘敦书双目失焦,李步蟾这句话彻底把他打懵了,让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大明等级森严,打官司必须逐级上告,不能越级上诉。
其实不只是大明,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唐律》就规定,越级上诉的,不管是不是有什么冤情,先用竹鞭抽四十下再说,“诸越诉及受者,各笞四十”。
到了大明更加厉害,需要抽五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