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亲王带兵而非旧将,确实削减了几位功臣手中的军权。”
“把戍边杀敌的职责交给自己的儿子,那些人却不尽感激。”
朱标稍稍颔首,“只是老四这回着实不当,几年后他便要同二弟三弟五弟前往封地领军。
”
“此事件若闹大,定会被言官抓住不放,虽说五弟借此立下功劳倒无甚影响,可老四就不一样了。”
“光是因轻率莽撞这点,老四便再无望去北平,还可能连累二弟和三弟。”
朱元璋面沉如水:“真有人想与朕对着干,就先让涂节把那几个叔伯给提出来。
”
“倒要瞧瞧,是皇子擅自出宫严重还是勋贵违法更加不容宽恕。”
朱标微蹙眉头,觉得如此处理似乎不妥,略显迟疑地问:
“父皇说得是,不过这样一来怕会对几位叔伯…”
朱元璋淡哼一声:
“丹书铁券本就是为今日而赐,他们虽得特赦但也该知所止。”
说罢注视着朱标:
“这份情就留给老大你吧。”
朱标再次点头应道:
“是,儿臣明白。”
朱元璋接下去说道:
“他们既是你臣子又为你的长辈,总要先给你留些余地。”
“朕不愿做赵匡胤所谓的杯酒释兵权这般软弱,兵权原本就是朕的,何必向臣子乞求归还。”
“但朕也不想学刘邦,当年一同打天下的兄弟里,除了萧何哪个落得好?”
当时的朱元璋对故交旧友仍是眷念颇深。
即便察觉昔日同生共死的战友们渐渐有了改变,他的内心也因此愈发压抑。
朱标好似明白了父皇的心境却不知怎么开导只能拱手言道:
“父皇说的是,若没什么吩咐,儿臣就告退了。
徐叔那边已允诺一旦有关于老四的消息便立刻上报。”
“儿臣打算先行处理红薯土豆的事,这两物对大明的未来意义重大,不敢轻忽怠慢。”
听完朱标的话,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
待朱标退下后。
殿内传来朱元璋长长的叹息声。
这声音中夹杂着诸多复杂的情感—无奈、伤痛、缅怀,
最多的却是心酸。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马皇后悄无声息地站在了他的身旁,默默握住他的手,一语未发。
朱元璋转头看着马皇后,这世间懂他者,也就唯有她了。
夫妻两人相互对望一眼皆无需言语一切都在心意之中。
魏国公府内,
此时功勋卓著的徐达,俨然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般陪笑看着女儿。
“就因为一时冲动,爹就把我们姐妹仨全许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