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大明洪武帝是谁 > 第49章 大明岂能安享太平(第2页)

第49章 大明岂能安享太平(第2页)

力超先祖!

或许将来,史书会将他与他的标儿并称“洪乐之治”,就像文景之治那样被人铭记。

“陛下,这事容后再议如何?”韩成看着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疑惑:“为何?”

自然是因为韩成想弄些食材,假装精心制作月饼,再将系统赠送的月饼转送给自己的女儿,好对她展开追求。当然,这些心思韩成绝不会明说。

他说道:“如今太子殿下那边事务繁杂,不是片刻能讲完的。

今日中秋,还有很多事要处理……”

“难道有什么事比咱们标儿的事更重要吗?”朱元璋有些不满。

韩成答道:“确实有,我打算做些月饼尝尝。”

朱元璋一脸疑惑。

这就是你口中重要的事?

比说标儿的事还要紧?

哪怕朱元璋已渐渐习惯韩成的不靠谱,此刻听他说出这话,也是一时无语。

只觉满心错愕,甚至有揍人的冲动。

“月饼这种东西,得专人来制才好,不然味道定然不佳。

宫中每年都有人专司此事,待晚上我会让人为你送来一些便是。

你何必费这个神。

既麻烦又难吃,不过是浪费粮食罢了……”

“你怎么就知道我做的月饼一定不好吃,是浪费食物?”

韩成不愿多谈朱标之事,便扯到月饼上,试图转移话题。

“技艺各有专长,外行看内行如同隔山。这点浅显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一个人不可能样样精通,更别提许多事都精通了。

能在一件事上达到精通已是不易,在几件事上精通更是难得。

你擅长编故事,木工勉强过得去,还能治肺痨,这就很不错了,又怎会懂得做饭做月饼?

就算会,也不过是勉勉强强做出月饼,离美味还差得很远……”

朱元璋边说边开始自我吹嘘:“这也是我设立户籍制度,将人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且在民籍中细分儒、医、阴阳等户籍的深意所在!”

有了这一套户籍体系,就能让每个人专注于一门手艺或职业,如此一来,他们在这方面的才能自然能大幅进步。这不仅有助于社会的稳定,还能提高办事效率。俗话说得好,家传手艺总胜他人三分。这些人从小耳濡目染,跟着长辈学习,技艺自然娴熟。长辈也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从而让他们掌握精湛的技艺。将来谋生立业、养家糊口根本不成问题。就好比我们的军户制,能让大明始终有足够的兵力,不必担心兵员短缺。军户有自己的田地耕种,既解决了粮食供应,又替朝廷节省了军费开支。军户的父辈也会将自己的战场经验悉数传授给孩子,毫无隐瞒。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军户制下,这些军户上阵杀敌时,往往比普通士兵更英勇。

朱元璋越说越起劲,对自己的户籍制度颇为自得。韩成见状,嘴角微微抽动。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应。

老朱的想法虽好,却苦了许多后人。韩成实在听不下去,便出言打断道:“陛下难道没考虑过,有些人不想继承父辈的职业?他们可能想尝试其他行业呢?您这样规定,等于把匠户的后代永远束缚在匠户身份,民户的后代也只能世代为民,无法改变,这岂不是断绝了很多人的选择?”

朱元璋正说得兴起,被韩成打断,心中颇感不悦。若换了别人,恐怕早就动怒了。但碍于韩成的身份,他只是皱眉说道:“不想继承父业的人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渴望安稳的生活和温饱。我的户籍制度正是为了保障多数人的基本生活。我明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只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即可。”

韩成点点头:“您的想法的确很好。毕竟人多意见杂,很难做到人人称心。”

任何决策,要想让所有人都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兼顾多数人的需求。

大明的百姓多数倾向于平静的生活……

“但是,如果他们渴望的那种平静生活根本无法实现,还受到户籍制度的束缚,无法从事其他工作呢?”

朱元璋听后,怔了一下,摇头说道:

“绝无可能!我的这项政策非常稳固。

绝不会出现许多人想要改变户籍去谋生的情况。”

“真的吗?”

韩成反问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