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李茂贞与多闻天往刘府而去,
&esp;&esp;刘府里面,衙差在值守,以防宵小混入。
&esp;&esp;中堂一条线,拱院方门,直通内院,
&esp;&esp;多闻天跟着他,李茂贞自然只能同意,从其他方面来讲,也不是没有帮助。
&esp;&esp;李茂贞并不是一个自负的人,多一双手有些时候确实很关键,更别说这是水云姬对他的关心。
&esp;&esp;二人离开宋水云,已往内院而来。
&esp;&esp;内院比起外府,各种设施和装饰,都天差地别。
&esp;&esp;至少花草和山水池,是非常华丽的。
&esp;&esp;“我听说刘善人府里,还有一只大金蛇。”
&esp;&esp;“大金蛇?”
&esp;&esp;“也不是真的蛇,就是叫工人雕刻的。”多闻天想了想,撇撇嘴道:“这刘善人的一些癖好,实在是让人不理解。你们上了年纪的男人,都在想什么?”
&esp;&esp;李茂贞只好不说话。
&esp;&esp;实际上李茂贞年纪不小,可是常练功养颜养身体,加上入十二峒,血肉精血因为殒生蛊的缘故,也曾经换过,于是自然容颜年轻。
&esp;&esp;一会儿后,他们走了一段路,绕过几个院子,面前一汪湖水出现。
&esp;&esp;荷花水池上,有块四四方方的大平台,伫立一尊巨大金蛇,高高盘于水上,金蛇夺目,更显富贵。
&esp;&esp;“这条大蛇,果然耀眼。”多闻天一时感慨。
&esp;&esp;金蛇两三丈高,三角眼森森,直勾勾盯着下方。
&esp;&esp;旁边十几个官兵见到两位大人,忙走了过来。其中一位正是凤翔府令,郑余。也是凤翔文史和参将之下位置最高的官差之一。
&esp;&esp;这次查封刘府,高落是第一案发人员,加上他是天牢掌史,所以也得负责配合。而主要负责封府和做文字记载写报告的,自然就是府令郑余。当然,岐王府亲兵也有进驻。
&esp;&esp;郑余此时满头大汗,四十多岁的他为人忠厚,几分老实,但能力不能说很好,也不等说不好,当年能成为凤翔府令,是源于他本身学识,文采斐然,加上昭宗最后一批科考进士,遂有了从仕机会。当时见他有些想法挺实在的,就提拔了上来。
&esp;&esp;小事和凤翔寻常突发状况都能安排得妥妥当当,大事……能力就略有不足。
&esp;&esp;不过也是,除了西营兵马,在下来就是岐王府亲兵,凤翔府令衙吏,天牢防守,还有参将的城防兵马,在这一股股人马里,凤翔府令的人手不仅非常少,只有百人,而且实力都普遍小星位到中星位,往常做些治安和城中案事,倒是够用。可今日遇到了这等需要岐王亲自监督的大事,自然就显得捉襟见肘。
&esp;&esp;好在有高落帮他,倒也能将在场情况处理妥善。
&esp;&esp;“闻天姑娘,小宋大人。”郑余擦着汗水,拍着袖子作了一礼,“劳二人亲至了。”
&esp;&esp;“情况如何了?”李茂贞视线在周围扫过,荷花池,桃花园,宅林,风景各样。
&esp;&esp;“府中府内外,该安排的人都安排了,能抓的都抓出去了,现在进的进不来,出的出不去,大人,请尽管放心。”
&esp;&esp;经过近来的几件事,小宋大人在凤翔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esp;&esp;“该抓的都抓了。”多闻天想了想,道:“但该搬的还挺多……”
&esp;&esp;“放心,放心,已经在着手处理,只要所有人证物证都齐了,我们就可以跟百姓贴告示,将这府邸都充公,闻天姑娘放心,岐王殿下那里,郑余必交出满意答复。”
&esp;&esp;郑余低着声音说道。
&esp;&esp;多闻天点了点头,都是聪明人,很多东西百姓也都在看着,郑余知道该怎么做,何况这刘善人有问题也是真,就是提点他,让他尽快结出告示告知凤翔百姓。
&esp;&esp;李茂贞站在旁边,目光落在远远的湖水平面,湖水上方,几只红虫嗡嗡飞。
&esp;&esp;正确的说,是在那条大金蛇旁边。
&esp;&esp;“说起来,这刘境得府上,景色宜人,装饰也多,但人员倒是稀稀拉拉。”郑余想了想,继续低声道:“府里下人管家,也不是很多,当然,够用是够用了,可对比刘善人的身份来讲,这么些下人确实少些,更别说人丁了,也没个后代之类的。”
&esp;&esp;多闻天下意识道:“他不是娶了很多老婆,他不行吗?”
&esp;&esp;此话一出,郑余愣神当场。
&esp;&esp;刹那间不知道怎么回闻天姑娘。
&esp;&esp;就蛮尴尬的……
&esp;&esp;李茂贞看着旁边的多闻天,转过话题道:“该抓的都抓了,这话并不对。”
&esp;&esp;多闻天眨了眨眼睛。
&esp;&esp;“你刚才已经说了。”
&esp;&esp;“你是说刘善人老婆?”多闻天立马反应过来了。
&esp;&esp;郑余赶紧解释一二。
&esp;&esp;“刘善人有个癖好,听说很喜新厌旧,身边的妻妾,过一段时间就遣走了。”
&esp;&esp;多闻天在旁边点了点头。
&esp;&esp;“这事倒也是公认的,论喜新厌旧,没人比得上这刘善人了。”
&esp;&esp;显然,多闻天对于刘善人感官并不好。
&esp;&esp;想想也是,刘善人在任何背景下,都是属于最遭人诟病的蛀虫,坏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