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胡惟庸对此事的严重性尚无察觉,不过是杀了个普通人罢了,且事出有因,他认为根本不算什么大事。
可实际上,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早朝定在寅时,也就是清晨五点左右,这是皇帝到达的时间。
大臣们可就遭罪了,凌晨三点就要到宫门外等候,毕竟这么多人,进入宫内列队等待需要不少时间。
家离得近的还能凑合,远的得更早起身,那时候没有公交地铁,即便有钱也只能坐马车或徒步。
有钱人可以坐车,穷人就只能靠两条腿走。
到了午门外,级别高的官员能进朝房避寒,低级别的只能在寒风中挨冻。
朱元璋对此毫不在意,只要自己能按时到就行。
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大臣们终于进入了奉天殿,职位较低的小官依旧要在外受冻。
待大臣们排列整齐后,朱元璋才疲惫地登上龙椅。
随着钟鼓声响起,大臣们跪拜叩首,齐声高呼“圣躬万福”。
这是朱元璋修改后的祝词,他认为旧有的“丞相”太过空洞,于是反复调整,最终定下了这个。
繁琐的仪式结束后,议事正式开始。
正当众臣准备处理日常事务时,毛骧却从武将队伍中走出,抢在所有人之前高声说道: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群臣听闻纷纷侧目,有些人甚至流露出不满之情。
毛骧身为亲军都尉府的都督,在这些权贵面前不过是个小人物,如今越众而出率先发言,显然不合规矩。
但亲军都尉府是皇帝直属部队,得罪不起,众人虽然不满,却也未多言。
“说吧!”朱元璋坐在高台上,语气庄重严肃。
左丞相胡惟庸之子昨日于街市骑马失控摔下,不幸遭经过的马车碾毙,胡惟庸未经三法司审理,便下令当场将车夫处决,此为滥用职权、违法乱纪之举,令旁观民众群情激愤,齐声要求丞相偿命丞相!
满朝官员听闻此事,皆大惊失色。
这样的事情虽小,但也关乎重大,毕竟杀了普通百姓,无论怎样都难逃违法之嫌。
但胡惟庸身为丞相要员丞相,类似事件通常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然而,如今一切取决于皇帝的态度。
胡惟庸此刻心中惊恐不已,他万万没料到毛骧竟敢弹劾他。
前几天毛骧还在他面前卑躬屈膝,连连附和,甚至为他引荐了不少亲信将领,而今这人却忽然反目成仇,怎不让胡惟庸震惊。
“什么?真有这样的事?胡惟庸,这可是真的?”朱元璋震怒,高声质问。
正沉思中的胡惟庸被朱元璋的大喝惊醒,连忙上前叩拜。
“陛下明鉴,臣冤枉!分明是那车夫肆意横行,危及路人,臣之子不幸受害,臣一时悲愤才下令将其处死,并非如毛骧所说,请陛下明察!”胡惟庸急切辩解。
“就算如此,你就能越权处置,擅作主张了吗?!”
朱元璋怒火未消,接连呵斥。
“陛下恕罪,臣愿意以财物补偿受害者家属,恳请陛下慈悲为怀!”
事已至此,胡惟庸无法否认,只能低头认错。
“你难道没听见百姓呼喊什么吗?丞相偿命丞相!!”
朱元璋厉声喝道。
胡惟庸面色大变,他早察觉朱元璋对他起了杀心,这些年来他也在暗中布局,结交武将,甚至招揽亡命之徒,准备孤注一掷。
但他没料到,朱元璋的动作如此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