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都明白了,你们就按以往那样继续工作吧,没事别来找我,有事也尽量别来找我。"
李伟有些焦虑地抓了抓脑袋。
关子明等人听得一头雾水,“尽量别找你”是什么意思?你是管还是不管?
“都散了吧。"李伟说道。
“哦,那我们这就告退了。"
众人刚要离去,李伟忽然想起军器局的事情,急忙喊道:“等等,军器局归谁管理?”
“回禀侍郎大人,是我这边负责的。"关子明停下脚步,随即喊住一个刚要离开的主事,此人正是专门负责军器局事务的孙建。
“你们把军器局的情况跟我说说。"李伟道。
“是,大人。
军器局原为军需库改建而成,主要负责制造火铳、刀剑、弓箭、马具等军用物资,目前共有各类工匠九千余人……”
---
李伟惊叹一声:九千多人!这规模可真不小!
从前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他,总觉得只差一把椅子就能成为领导。
如今真正坐上位置,他心里竟有些发怵。
其实做个侍郎也不难,具体事务由下属完成,只需下达指令并监督即可,偶尔偷懒也不是不行。
李伟并非那种敷衍了事之人,即便心中不悦,对待工作却始终严谨认真。
他对军器局的状况逐一查问,随后便在关子明与孙建的带领下前往军器局。
路途遥远,二人陪同李伟步行一小时方才抵达,令他疲惫不堪。
军器局门前早有接应之人。
一名九品官员迎上前来,通报:“这位是军器局大使徐勇,副使鲁提。"两位低阶官员见李伟身为正三品高官,立刻俯身行礼。
李伟略点下头,未多言辞。
众人入内,只见场内忙碌非凡,工匠络绎不绝,各作坊分布有序。
关子明与孙建领着他巡看各家作坊,并一一讲解。
有锻造刀剑的铁匠坊,炽热的空气扑面而来,铁匠们赤膊挥锤,将烧红的铁片反复锤打,冷却后再投入火炉复热。
制甲胄处同样繁杂,需敲击、熬煮等工序。
弓箭制造亦然,所需材料五花八门,从动物骨骼、筋腱到木材、麻绳皆有涉及。
李伟初时不解,为何工部涉足这些领域,后来得知,原来这些都是制作弓箭的关键材料。
此外,还有炼铁的高炉,李伟特意靠近观察。
“大人当心!”关子明惊呼一声,将他拦住。
这类器械危险性极高,若伤及新任侍郎,后果不堪设想。
李伟权衡利弊,决定保持一定距离,围绕高炉巡视一番。
此高炉构造与他所绘草图相近,遂唤徐勇召集相关工匠,详细询问结构细节。
工匠战战兢兢上前,生怕因言语或行为失误而受罚。
“无需畏惧,只管如实作答即可。"
李伟宽慰道,巡视一圈后发现,军器局工匠的境况比兵仗局更糟,衣衫褴褛,面色蜡黄,明显营养不足,甚至有人形销骨立。
“是是,小人明白!”
工匠依旧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