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得让解缙明白畏惧。
打断了解缙的话,朱瞻基开始切入正题:
“如今皇爷北征,短时间内你是安全的,但这并不绝对。
如果你想活得长久,就必须展现自己的价值,否则即便熬过这段日子,等皇爷班师回朝,我卸任监国,你也难逃一死。”
解缙听后点头称是,深知朱瞻基所言属实,随即又面露愁容:
“殿下,臣其实也想证明自身价值,可现下深陷牢狱,纵使有心也无力施展啊!”
“我还没讲完呢,何必着急?”
朱瞻基冷笑一声:“你想离开这里,近期内我是无能为力,尽管如今诏狱由我掌控,但一旦放了你,恐怕第二*廷就会收回这项权力!”
解缙哑口无言。
朱瞻基却不卖关子,接着说道:“不过我这里倒是有件事,就算你人在诏狱,也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不知你愿不愿意参与?”
解缙一听顿时喜形于色,未加思索便道:“殿下请吩咐!”
朱瞻基见他如此积极,甚是满意,就怕他无所作为,绝不怕他冥顽不灵。
只要他想活命,一切皆有可能。
朱瞻基调整了一下坐姿,嘴角扬起笑意:“这事若论起来,对你而言也算得上一件流芳百世的大好事。
若是做得出色,那修撰《永乐大典》的事,恐怕连提都提不上了。”
解缙听到这话,眸光顿时明亮了几分。
编纂《永乐大典》,向来是他引以为豪的成就。
毕竟这本巨著是皇帝文治的象征,能够参与其中,已然让他名垂青史。
然而,朱瞻基的话却暗示着,眼前之事的重要性远超于此。
解缙忍不住好奇,立刻表态:“殿下只管吩咐,臣必竭尽全力!”
朱瞻基笑了笑,接着说道:“近来我与户部达成协议,不久之后,便会得到巨额财富,这些钱数目庞大,每年至少两三千万两银子。”
朱瞻基给出一个保守估计,随即话锋一转:“你知道的,我是皇太孙,这江山迟早归我。
钱财对我而言,不过是个数字罢了。
再多的银子,于我并无多大意义。”
解缙默然,内心吐槽:什么叫对钱不感兴趣?既然不感兴趣,干脆送我算了!
尽管腹诽,但表面依旧恭敬聆听。
朱瞻基瞥了他一眼,继续说道:“这些钱我留着无用,打算用来推动大明的教育事业。
每年拿出一两千万两,用于在全国各地兴办书院。”
“每年拿出一两千万两办书院?”
解缙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盯着朱瞻基,“殿下可知一两千万两能做多少大事?”
朱瞻基冷哼一声:“你是觉得我见识浅薄,还是觉得我对这笔钱特别看重?”
他略带不屑地扫了解缙一眼,又道:“不过是一两千万两银子,你就这般惊讶?格局太小了吧。”
解缙张口欲言,却又见朱瞻基满脸轻蔑之色,于是识趣地闭上了嘴。
他觉得自己待在诏狱的日子不算太久,怎么才一两千万两银子,就成了格局大小的问题了呢?
岂料短暂别离,竟似历经漫长岁月?
不对,该是南柯一梦?
又似乎并非如此。
他心中暗忖,身为堂堂大学士,如今竟连几句古语都用不上了。
不过数日关押,外界已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