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见自家那看似糊涂实则认真的父亲点头,便放下心来。
自家这父亲虽看似愚钝,但有时却让人觉得格外有趣。
“其余的便是些文章之类的,既然这是给百姓看的报纸,就要写得明明白白。
除开留给文人的部分,其他最好全用通俗易懂的话。”
“嗯,这还得靠您手底下的那些文人呢!”
朱瞻基跟自家父亲说完办报的事后,就让他着手准备了。
想创办报纸,手下没几个能写的文人显然是不行的。
在这方面,做监国太子多年的老朱高炽,手底下能人自然不少。
这不过是小事一桩。
不像朱瞻基,找人办事要么哄骗,要么画大饼。
到现在为止,能真正帮上忙的不过寥寥几人。
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
有了自己的事务,朱高炽当天就写了好几封信。
至于寄给谁,朱瞻基也没问。
毕竟该交代的,他都交代得差不多了。
等报纸办起来后,到时候再把关就行。
如今压在他身上的事还不少,他也无法事事都亲自过问。
特别是关于羊毛的事,第二天朱瞻基在乾清宫打卡后,
就接到周忱的汇报,羊毛纺织厂的选址已经确定了。
……
应天府城南,约三十里远。
这里是太子府的皇庄,平日由太子府派来的太监管理。
前几天朱瞻基从母亲那里要来这座皇庄后,便交给周忱负责。
皇庄虽名为庄,实际上更像是一个不小的小镇。
只是里面的住户都是属于皇庄的庄户。
这些庄户有的是把田地献给皇庄的农民,有的则是原本就没有土地的人。
平时他们不仅要在庄里耕作,农闲时还要承担其他杂役。
相比一般的农夫,这些佃户所承受的剥削显然更多。
然而,与皇家庄园相比,这终究是皇室的财产。
与其他一些庄园相比,这里的情况倒还算是好很多。
朱瞻基骑在马背上,身后跟着大批锦衣卫护卫。
周忱在他身旁,为他牵着缰绳。
正值隆冬,落叶飘零,大片土地*在外,但部分种植着油菜的土地看起来长势颇佳,一片翠绿,点缀在田野之间。
朱瞻基心想,待到春天,这里的景致定会美得令人陶醉。
这时,周忱在一旁说道:
“殿下,我到达时统计了一下,目前这个村庄约有四百户人家,总计一千二百五十七人,其中五十岁以上的有两百三十人,四十岁以上的有一百四十七人,妇孺占五百四十人,其余均为青壮年!”
朱瞻基听后看向周忱,若他没算错的话,一千二百多人中,青壮年大约只有三百余人,仅占四分之一左右。
这样的比例,有些家庭甚至没有一名成年男子,要想过上好日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将目光投向这些佃户,或许是首次见到这么多锦衣卫。
这些佃户的眼神中明显流露出戒备和忧虑。
朱瞻基猜测,他们可能把他们一行人当作朝廷的官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