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翻了个白眼,说道:“难道宁愿被打,也不愿挨饿了吗?”
朱瞻基原以为他会稍微不好意思一番。
然而令朱瞻基刮目相看的是,这小子长得一副浓眉大眼的模样,但脸皮却厚得惊人。
听到这话后,他又一次跪拜,一本正经地答道:
“回禀太孙殿下,臣还是要吃饭的,但如果能不死,臣也很高兴。
正如俗话所说,若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那当然是两者都要。”
厉害了!
居然把鱼和熊掌兼得搬出来,要是孟老夫子知道他的后辈把这句话改成了这个样子,恐怕连棺材板都压不住吧?
朱瞻基瞄了瞄解缙,虽然心里腹诽,但这样的解缙反倒让他多了一些认同感。
毕竟他需要的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书呆子。
朱瞻基重新坐回座位,看着解缙,解缙见状也乖乖坐下。
这时朱瞻基开口道:“解先生的才情我自然是知晓的,其实皇上对解学士也是极为赞赏的!”
朱瞻基稍作停顿,发现解缙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于是话锋一转道:“不过嘛,你也知道的,自古以来有才气却英年早逝的也不止一个两个,像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汉文帝时期的贾谊,唐高宗时期的王勃,唐玄宗时期的李贺等等。”
朱瞻基一口气说了四个名字,解缙身为五百年来读书最多的名人之一,对这些人都有所了解。
正因如此,朱瞻基每提一个名字,解缙的脸色就白上几分。
朱瞻基瞧着他的反应,笑着说道:
“当然,比起他们,解先生还算幸运。
我记得解先生今年四十五了吧?这样说来,活得也算够久的了。”
解缙:“……”
解缙看了眼满脸戏谑的朱瞻基,心想要不是对方是当今的皇太孙,他非得让这人见识一下他解学士的厉害。
什么叫比别人幸运?
还有什么叫活得够久了?
谁能不想活着呢?
好死不如赖活着,这道理你不懂?
他解缙一根筋没错,但一根筋不代表他想死啊。
看到朱瞻基调侃自己,解缙无奈地再次行礼道:“臣知错,请殿下指点迷津。”
朱瞻基见解缙服软,却没有立刻放过他,而是继续追问:“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吗?”
解缙点头道:“臣知错!”
朱瞻基嘴角扬起一丝笑意,点点头笑着问:“那你来说说,你错在哪儿了?”
解缙默然相对,眼中闪过一抹惊诧,几乎跟不上朱瞻基的步伐。
他承认错误仅仅是为了低头示弱,但究竟哪里错了,他自己也摸不清头脑。
“臣……臣这……这个……”
嘴唇颤动着,却难以吐出一句完整的话语。
“罢了!”
朱瞻基看他这副模样,已不再期待他说出什么有意义的话。
他只是想给解缙一个教训,免得这家伙总觉得自己才华横溢,便做起一些自命清高的事情。
若是在乱世或百废待兴之时,这样的态度或许还能行得通。
但在一位强势君王面前,这样只会让你迅速领教现实的冷酷。
偏偏朱棣正是那样的强势*。
方孝孺因拒绝起草登基诏书而遭灭十族之祸。
朱瞻基可不想将来自己费尽心力保下的这个人,转头又去朱棣那儿告状,让自己再次陷入危机。
因此,人是可以用的,但必要的敲打还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