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刚迈出几步,夏原吉又开口了:“太孙殿下,我有一人想引荐给您!”
“是吗?”
朱瞻基注视着夏原吉,沉吟片刻说道:“既然夏大人如此看重,那让他明日到乾清宫来一趟吧!”
朱瞻基自然明白人才的重要性。
他现在最缺的就是能帮忙的人才。
羊毛生意、玻璃买卖都需要人操持,总不能事事亲力亲为吧?
虽说朝廷不乏人才,但俗话说得好,新主登基,旧臣更替。
哪怕这些人才再出色,头顶上也有他父亲和朱棣的影子,这是难以忽视的事实。
对父亲,他还能忍受,但朱棣……
朱瞻基现在已经懒得吐槽这位前任皇帝了。
如果有机会,他也想学李世民那样得意地说:“天下英才尽归麾下!”
交代了几句后,朱瞻基返回乾清宫,夏原吉则回去继续忙碌。
毕竟身为户部尚书,在北伐筹备的关键时刻,事务繁多,需要他操心的地方太多。
进入乾清宫,朱瞻基坐在御案后,看到案头堆积如山的奏折,顿时觉得压力山大。
以前看戏的时候总觉得当皇帝挺美,后宫佳丽无数,每日挑选嫔妃都趣味无穷。
朝堂之上,更是威风八面,稍有不满,群臣便纷纷下跪求情。
“我还没登基就这么累,要是真当了皇帝,怕是活不到三十岁喽!”
朱瞻基想起历史上自己的早逝,顿时斗志全无。
“小鼻涕。”
听见呼唤,正在打盹的小鼻涕猛然惊醒,慌忙跪下:“奴婢在!”
想起刚才小鼻涕执勤时偷懒睡觉的模样,朱瞻基忍俊不禁:
“累了就直说,别站着睡了,找地方休息去吧。”
话音刚落,小鼻涕吓得连连磕头认错:“奴婢知错,请殿下责罚!”
“哎,这就是现实啊!”
朱瞻基瞧见小鼻涕那模样,便知对方误会了什么,心中想着干脆不解释,只说道:“好了,起来吧。
去把杨士奇、杨荣和杨浦三位大人请过来。”
“是!”
小鼻涕听了这话松了口气,磕了个头,随即起身快步离去。
也是因为夏原吉提醒了他,这么多事务让朱瞻基独自承担,恐怕连吃饭的时间都不够用,长此以往,难保不会英年早逝。
为了自身安全考虑,朱瞻基决定找几位贤能之人分担压力。
而这三人正是合适的人选。
历史上,“三杨”
内阁早已留下美谈。
他们经历了永乐、洪熙、宣德与正统四朝,后来更成为辅助幼主的重臣。
不过眼下,内阁权力尚小,仅以顾问身份存在,并无多少实际权柄。
朱瞻基并未久候,不多时,小鼻涕便领着三个四五十岁的男子入内。
走在最前的是个约莫五十岁、留着山羊胡的老者,随后两人略显年轻,大约四十岁上下。
“臣杨士奇拜见太孙殿下!”
“臣杨荣拜见太孙殿下!”
“臣杨浦拜见太孙殿下!”
朱瞻基搁下手中奏章,见三人脸上挂着笑意,便抬手让他们不必拘礼,又吩咐小鼻涕:“去给三位杨大人搬凳子和桌子。”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