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堕落到不择手段的地步。
他也明白为何父皇迟迟没有行动,因为朱元璋还在犹豫如何处置夏白。他想除掉夏白,却又心存顾虑。
害怕*后留下隐患。
毕竟夏白身上隐藏的秘密太多,令人不安。而朱元璋犹豫得太久,已经对朝政产生了不良影响。
朱标低头沉吟片刻,终究按捺不住,开口道:“父皇,科举已经推迟许久,儿臣觉得不能再拖了,否则恐怕会引起外间的猜疑,担心是否发生了什么异常。”
“儿臣以为应尽快结束此事。”
朱元璋微微颔首,却未作声。
见此情形,朱标无奈一笑,只得退回原位。
殿中一片寂静。
几乎听不到声音。
他知道眼下最头疼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夏白,而且从父皇的犹豫来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夏白并未出现在名单之中。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因夏白归来而起。
他本不该回来,也不该有这个可能。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夏白不仅回来了,还完成了那些计划,这直接打乱了父皇的所有安排。
让父皇一时措手不及。
尤其是夏白呈上的那些材料,更让父皇投鼠忌器,因为它们足以动摇大明的根基。
在*完全明朗之前,父皇即便再想动手,也只能隐忍。
朱元璋阴沉着脸。
好不容易平复的情绪,再次变得焦躁。
他强压怒火,继续翻阅奏章,思索着如何收尾这场*,至于外界的议论,他丝毫不在意。
良久。
朱元璋终于恢复平静。
“传令。”朱元璋说道,“唤信国公汤和前来见朕。”
他要解决这次麻烦。
听到这话,朱标心中一喜,意识到父皇已下定决心,准备终结这场纷争。
正在此时。
朱元璋忽然又瞥见什么,刚压制下去的怒火重新燃烧,将桌上的奏章狠狠摔在地上。
朱元璋怒吼道:“真是废物!开封冒出个夏白,朕还未问你详情,你就替他辩解?”
“简直胆大包天!”
朱标匆匆瞥了几眼奏章,顿时觉得脑袋隐隐作痛。父皇震怒的声音传来时,他已经隐约猜到几分,可真正看到奏疏里的内容后,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是五弟朱橚所为。
在得知会试结果后,他在开封与夏白有过交往,认定夏白是难得的人才,绝不会落榜。因此,当得知三甲中并无夏白的名字时,他便直接向父皇呈递奏疏,为夏白抱不平,甚至指责此次科举可能存在舞弊行为,要求父皇彻查。
此外,奏疏中对夏白极尽赞美,还提到他曾与夏白共同编纂了一部名为《救荒本草》的书籍。
看着奏疏上的内容,朱标只觉得头皮发紧。
这个五弟,真是毫无心机。
若真有人敢在科举中舞弊,父皇怎会不知?还需要他来提醒?
而且父皇本就对夏白颇有微词,他却跑来替夏白求情,还大肆夸赞,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更让朱标无奈的是,奏疏里竟还特意提到了那本《救荒本草》。尽管书还未送到,但朱橚已在奏疏中详细描述了书中的内容:他走访地方百姓和文人,发现北方战乱刚结束,百姓生活困苦,许多人靠野菜、树皮充饥。
在夏白的提议下,他们合著此书,旨在教人识别可食用的植物、树皮和草根,以减少灾荒带来的损失。
然而,这样的言论合适吗?
朝廷官员奏报的可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如今五弟却说百姓仍在啃树皮吃草根,这不是公然唱反调吗?
朱标苦恼地抓了抓头发,不知该如何替五弟开脱。
实在太过鲁莽,毫无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