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应天府,却成了跑腿的。
若不是他对夏白稍有交情,再加上黄子澄他们一直记挂着贡院时夏白说的话,想找机会报复,他根本没资格参加。
夏白震惊不已,也不禁啼笑皆非。
黄子澄等人真是心胸狭隘,一点亏都不肯吃,哪怕只是言语间的争执,也要想办法讨回场子。
不过他心中存疑:如今会试的结果还没出来,吏部官员怎么就能如此坦然地办起宴会?
若此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定有不少人要倒霉。
解敏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笑着说:“夏老弟,你可能误会了。这次宴会虽由吏部官员发起,但吏部尚书和侍郎这些高位重臣是不会来的。”
“我们也没资格让这些*接见。”
“这次负责牵头的是吏部给事中。”
“他们既不负责科举阅卷,也不参与会试试卷排名的排序。依我们推测,这宴席可能是奉旨泄露机密。”
“奉旨泄密?”夏白陷入沉思。
解敏点头说道:“我朝科举中断十年,此次重启,或许与以往有所不同,考题也可能有所调整。加之参考士人众多,有人猜测,此次录取人数可能超出往常。”
“还有会试三场,哪一场更为关键。”
“这些都是士人关心的问题。朝廷也许察觉到了这一点,或者发现有人频繁打探消息,所以安排了这场宴会,提前告知相关情况,让我们心中有数。”
夏白点头表示理解。
大明科举中断十年后重新开始,外界对此次取士标准、人数、阅卷重点等所知不多。官府提前通知,也是一种可能。
受邀者皆为各省佼佼者,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大多会在三甲之中,日后也会成为大明官员。
这本就合理。
只是自己要不要去呢?
如果他去了,可能会受到黄子澄等人的刁难。但能出席这种场合的,基本都是有很大几率中榜之人,未来将是同僚,而且无人知晓确切名次,黄子澄也不敢过分。
况且他根本没把黄子澄放在眼里。
若是能在宴会上结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日后推动某些事务时也会顺利许多。
赴宴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思索片刻,夏白决定不去。
当前南北士人间隔阂颇深,想要改善关系还得靠实力,否则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会被视为轻浮狂妄,引发误解。
相比于空谈,他更愿意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用行动来说话,自然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主动找来。
他不需要了解太多。
因为他已是状元。
一个已被朱元璋钦定的状元。
他的道路与普通进士不同。
他更倚仗的是民众。
理清这一点后,夏白眼神愈发坚定,他转向解敏,拱手致谢:“多谢解兄告知。”
“不过我不会参加这次宴会。”
“我的名次已经确定,赴宴只会增加不必要的纷争。”
“解兄尽可宽心。”
“此次科举,你必能金榜题名。”
“我先向你贺喜。”
---
解敏无奈一笑。
他其实也很期待能上榜,只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近来北方学子多次聚会,私下里多有议论科举之事。论才学,在北方他算拔尖的,但到了南方,就显得逊色了。
北方的经学一直不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