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重生90江男 > 第66章 光谷的黎明突围(第1页)

第66章 光谷的黎明突围(第1页)

年月日凌晨点分,武汉大学物理楼地下室。

林振华教授的白大褂已经被汗水浸透,他死死盯着电子显微镜显示屏上那团模糊的影像。实验室里弥漫着刺鼻的化学药剂气味,通风系统早在八小时前就被关闭——任何微小的气流波动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折射率,接近理论值了!“戴着厚镜片的研究生小王声音抖,他面前的频谱分析仪上,一条绿色曲线正缓缓爬升。

林教授没有回应,布满血丝的眼睛一眨不眨。显微镜下,那团淡蓝色的胶状物正在生某种奇妙的变化——这是他们第三百二十一次尝试合成的光刻胶样品。前三百二十次,不是黏度不达标就是感光度差强人意。

“紫外光强度再加。“林教授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

操作台前的女博士手指微颤,将旋钮轻轻转动。刹那间,整个实验室被诡异的蓝光笼罩,通风管道里传来老鼠惊慌逃窜的窸窣声。

五秒。十秒。十五秒。

“成了!“小王突然尖叫,差点从转椅上摔下来。频谱仪上的曲线如悬崖般陡峭上升,最终稳稳停在的位置。

林教授双腿一软,扶住实验台才没有跪倒。三年了,他们终于突破了日本jsr公司的技术封锁,研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紫外光刻胶。这种用于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一直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对华禁运清单。

“立刻备份数据。“林教授扯下口罩,露出久违的笑容,“记得用老办法。“

女博士会意地点点头,从抽屉取出一台老式机械相机,对着屏幕上的数据拍下照片。在这个电子数据可能被远程窃取的时代,这种原始方法反而最安全。

他们不知道的是,通风管道深处的阴影里,一个微型摄像头正无声记录着这一切。

同一时刻,扬帆大厦顶层。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手里把玩着一枚晶圆。窗外,长江的夜色被浓雾笼罩,像一团化不开的墨。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突然响起,他按下免提键,张铁柱沙哑的声音立刻充满整个房间:

“老板,鼹鼠来消息,林老头那边搞定了。“

谢一扬的指尖在晶圆边缘轻轻摩挲,感受着那比纸还薄的锋利。“配方完整度?“

“百分之九十二,还差最后一道提纯工艺的参数。“张铁柱顿了顿,“不过缅甸那边的工程师说,这个完成度足够量产了。“

“告诉吴奈温,明天就动工。“谢一扬挂断电话,转身走向保险柜。指纹识别通过后,他取出一份标着“光刻胶“的文件夹,里面是三个月前从日本jsr公司偷来的部分技术文档。

他翻开最后一页,在“热稳定性“一栏打了个问号。这个技术难点,如今被林教授的团队攻克了。

窗外,一架飞机掠过长江上空,红色的航行灯在夜空中划出细线,像一道未愈合的伤口。

上午九点整,武汉大学校门口。

林教授抱着装满资料的公文包匆匆走向停车场,突然被一辆黑色奔驰拦住了去路。车窗降下,露出谢一扬那张永远挂着微笑的脸。

“林老,听说您昨晚创造了历史?“谢一扬推开车门,“我送您去实验室。“

林教授下意识抱紧公文包,指节白。“谢总消息真灵通。“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钻进车内。

空调出风口吹出的暖风带着淡淡的龙涎香,却让林教授脊背凉。他偷瞄了一眼后视镜,司机是个陌生面孔,右耳戴着蓝牙耳机。

“光刻胶是芯片制造的血液。“谢一扬递过一杯热茶,“您这一突破,至少能让中国半导体产业少走十年弯路。“

林教授抿了一口茶,苦涩中带着诡异的甜。“还差最后一道工艺验证,现在庆祝为时过早。“

“巧了,我正好认识几位中科院微电子所的专家。“谢一扬的笑容更深了,“不如把数据共享出来,集思广益?“

奔驰车突然急转弯,驶入一条林教授不熟悉的小路。他的心跳陡然加,公文包里的资料突然变得沉重无比。

“谢总,这是去哪?“

“东湖宾馆。“谢一扬看了眼手表,“几位军工口的领导想当面听您汇报。“

林教授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一旦技术被军方接管,他的研究团队将失去所有控制权。

“按照我们的协议,专利权归扬帆集团所有。“谢一扬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但应用方向,恐怕得顺应国家需要。“

车停在红灯前,林教授突然拉开车门冲了出去。公文包在混乱中掉在座位上,但他顾不上这么多了——那里面只是些无关紧要的会议记录,真正的数据还锁在实验室的暗格里。

谢一扬没有追,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给号实验室打电话。“

下午两点,缅甸掸邦某军事基地。

吴奈温将军的金牙在阳光下闪闪亮,他用沾着雪茄烟渍的手指戳了戳施工图纸:“谢老板,你这工厂设计图怎么跟监狱似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铁柱咧嘴一笑,露出两颗金牙:“将军好眼力,就是按监狱标准建的。“他指向图纸上的高压电网和了望塔,“光刻胶生产需要绝对无尘环境,连只蚊子都不能飞进去。“

三百名缅甸工人正在烈日下浇筑地基,他们身后是已经搭建好的钢结构骨架。这个伪装成“电子产品组装厂“的基地,将在两周后开始试生产光刻胶。

“原料呢?“吴奈温吐了个烟圈,“听说日本人的光刻胶要用到二十几种稀有化学品。“

张铁柱拍拍手,两名士兵立刻抬来一个金属箱。箱子里整齐排列着几十个玻璃瓶,标签上全是俄文。

“苏联货,通过朝鲜转运。“张铁柱压低声音,“纯度比日本人的还高,价格只要三分之一。“

吴奈温眯起眼睛:“美国人知道了会疯的。“

“所以需要将军您的士兵小时警戒。“张铁柱递过一张支票,“这是期款,五百万美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