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怎么都学不会,有些人却能像吃饭喝水一样自如掌握帝王的敏锐心术。
“位置朕可以帮你,但人员怎么安排需得你自己想办法。”仁安帝其实也有让南枝培养自己班底的意思。
只不过小儿子志不在此,他一方面在潜移默化将小幺当继承人培养,另一方面也在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
两手准备最起码对于南枝而言是好事,无论未来怎么选择他都有退路可言。
“其实我确实想安排一些人。”南枝不好意思。
嗯?
这倒让仁安帝有些意外,他们家枝枝改性了?
“如师兄他们在我名下三年,也没正经给他们一官半职,反倒埋没他们,所以儿子想为他们争取一些位置。”虽说并不能算是直接进入官场,但这个位置足够锻炼人,可以以此为基础过渡到朝堂。
仁安帝有些失望,他还以为幼子难得有了野心,终于知道筹备自己的力量,结果空欢喜一场,觉得自己的完全不是好去处,于是给下属找条光明之路。
心中暗自摇头,他们这些谋士哪里是没眼光?怕是太有眼光看出小儿子的独到之处,根本不觉得自己被埋没了。
不过如此也好,即使南枝本人还没意识到,先为其打造一个用人班底出来。
仁安帝在心中盘算,十三个州府,只有三个小儿子的人,感觉还不够。
“还有其他安排吗?”一口气说完,爹好给你不动声色全安排了。
面对小儿子,确实好说话很多,甚至愿意给南枝没想到的地方做补充,甚至还有暗含鼓励对方多搞些事的意思。
“其实清晏说剩下的人选他可以替我安排好。”南枝眼神飘忽,话中底气也不是特别足。
仁安帝点头,意味深长看着一脸状况外的幼子,让他操心的小子自己不怎么在意培养自己的势力,但他的伴读已经开始替他做准备了。
“后续你让清晏过来,让他自己和朕说。”他已经不指望小儿子了,干脆绕过当事人和他伴读谋划。
他和顾清晏虽然还没达成一致,但在南枝相关问题上达成空前默契。
南枝耸了耸肩,不想细究他们怎么谈,反正他把这个事定下来,知道能够有个提前预警,不至于造成原著中的惨烈情况。
回去之后他将三名谋士叫到跟前,告诉他们他的安排,并且看他们三个当事人的意愿。
“殿下是想让属下负责地动仪监测?”孔亮思索。
“嗯,我想让师兄去荆州。”南枝考虑良久,还是想把孔亮安排去荆州,眼前这位谋士的原型可是那位卧龙先生,说不定会有奇效。
士元面带犹豫:“如果是荆州,明阳一人足以,在下和怀瑜可以留下参与科举。”
无论如何科举第一届推行十分重要,肯定不能让一些没本事的人浑水摸鱼,最起码要能服众。
学识方面他们还是有些自信的。
周瑾思忖,这三年他跟着孔亮他们一起,宋清廉授课时也带着他,虽说没有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谊。
对于宋清廉而言多教一个少教一个没区别,更别说周瑾也是个聪明人,给他一个意外惊喜。
如果不是收了南枝当关门弟子,恐怕也会心动收下周瑾。
周瑾没有奢求那么多,对形式上的师徒也不在意,心中把宋公当做老师尊敬。
反倒是宋清廉十分愧疚。
“老夫已收九皇子为关门弟子,不然也可将你收于门下,怀瑜,你之才能不在明阳和凤襄之下……”宋清廉是真惜才,更别说周瑾也是同样也是寒门出身。
“无须师徒之名,宋公亦是在下老师,有师徒之实足以。”周瑾十分豁达。
“不止明阳,你们三个都都要去。”南枝摇头,他倒不担心科举问题。
虽然参加科举可能成为前无古人的第一人,但目的还是为了为官做宰,他觉得他的三个谋士完全没必要靠科举再贴一层金。
他们本身就能凭借自身能力在千古之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不需要再绕个路,直接他就能给他们安排了。
“都去荆州?”士元意外。
南枝摇头,取来地图,然后点了几个地方:“凤襄你去豫州,怀瑜你回泉州。”
“啊?”怎么他就去豫州了呢?
“殿下送在下回泉州是因为郑州牧?”周瑾不知道南枝是不是找个理由把他送回泉州。
南枝摇头否认,他正是因为相信并且将他们当自己人才这么安排。
“这三地于我十分重要,而能派出去的人只有你们了。”看着谋士的眼中露出信任的目光。
三个人神色瞬间正色,听到南枝十分关注也不多想了,直接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