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群臣纷纷往玉阶上看去。
帝王临朝,百官皆在阶下列班,这是对帝王皇权的敬畏。
然而此时此刻,却有一道修长身影,就这样大大落落地站在玉阶中间的白玉台上。
国师,陆昭。
年轻国师一身玄色常服,一枚白玉簪子束起长发,面容俊美,身段修长,哪怕是这些对陆昭或恨或怨的朝臣见了,也不禁要称赞上一声好风仪。
当看到陆昭也出现在这金銮殿上,不少嗅觉敏锐的朝臣便意识到,今天的朝会怕是不简单了。
看着神色平淡,正在闭目养神的陆昭,群臣心里要说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这位国师大人难道不知道,朝堂之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恨他入骨,想要除之而后快。
就拿今日之事来说,看陈阳等人的架势,那眼神都巴不得把陆昭给活剐了。
而且陈阳他们手里可是有实在把柄的,那就是陆昭在主理叶家之事上表现得十分惰怠,别说提审叶兴了,陆昭甚至连天牢都没有去过。
可陆昭却还敢这样堂而皇之地站在这里,莫非是无知者无畏?
群臣摇头,这位国师大人难不成觉得女帝陛下对他极为宠信,行事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按照惯例,国师之位尚在百官之上,当国师出现在朝堂之上时,百官无论品阶高低,都要在列班之前上前拜见,即便是尊如左右二相,也得过去点个头致个意。
这也是为什么陆昭如此遭人嫉恨的原因所在,国师地位太过尊崇,却被陆昭这么个奸佞小人给坐了上去,于治国理政没有半点作用不说,还甘愿成为女帝爪牙,多少被抄家的朝臣都是被陆昭一手送上了断头台。
可即便如此,朝臣们依旧得上前给陆昭施礼,毕竟礼法不可废,他们拜的是“国师”这两个字,就像是皇权一样,你可以谋取,可以限制,但却不能不敬!
只是这次不一样的是,吏部尚书陈阳自始至终都站在原地,根本没有要上前参见陆昭的意思。
这是直接撕破脸皮了啊。
虽然可以理解,但不少朝臣都觉得陈阳此举有些欠妥,谁都能看出你对陆昭不满来,但你这样把恩怨摆在明面上来又是何必呢?
莫非陈阳觉得,抓住了陆昭的把柄,在之后的朝会上就能将这位国师置于死地?
众人皆是摇头叹息,却并没有发现一个细节。
在左右二相与陆昭点头致意后,轮到刑部尚书王知秋时,陆昭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位尚书大人。
王知秋则是对陆昭执礼甚恭,那恭敬的态度一看就是发自内心的。
而王知秋在见礼过后,竟是想要跟陆昭说些什么,却突然止住,随即站回班内。
王知秋手持笏板站在那里,神色古井无波,内心却是掀起浪涛。
就在刚刚,陆昭以心声对他说了四个字。
“看戏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