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笙推开家门时,母亲正在分拣药盒,华法林钠的铝箔包装在灯光中泛着冷银,像列阵的士兵守卫着她们摇摇欲坠的世界。
“今儿倒有三分春色。”母亲抬眼,目光在她微酡的颊边逡巡。南笙惊觉唇角仍噙着未散的笑意,恍如十五岁那年在澹园拾得陈逾明遗落的银匙,偷藏心事的雀跃。
她俯身解鞋绊,间紫藤绢花忽地坠落。母亲迟缓地弯腰去捡:“这花……很衬你。”声音里带着未说出口的心疼。若是从前,这朵苏绣紫藤该簪在虞雅轩的檀木妆匣里,配得上任何世家的邀约。
南笙接过绢花:“妈,我以后周末……可能要常去澹园。”她垂眸数着地砖上的裂纹,“陈老校长要人帮着理琴谱。”
药盒里的铝箔板突然“咔”地轻响。母亲的手顿了顿:“该添件厚衣裳。”
缝纫机的嗒嗒声在子夜时分浮起。南笙贴着冰凉墙壁,听见顶针划过缎面的“沙沙”声,混着母亲压抑的咳嗽。这声音将她拽回十二岁的雨夜——母亲在虞雅轩库房为她缝制演出服,她在古琴匣上数着《梅花三弄》的节拍入睡。
晨光爬上窗棂时,一件竹青色杭绸旗袍卧在床头。
“这料子……”南笙指尖抚过袖口竹叶纹,露水般凉滑的绸缎下藏着未剪的线头——母亲把最后的好料子都用了,连压箱底的苏绣衬里都拆出来滚边。
厨房飘来核桃酪的甜香。母亲正用缠着胶布的手指剥桂圆,虎口的淤青在晨光中泛紫:“陈宅有五恒系统……”她将滚烫的粗瓷碗推过来,“穿单衣……合适。”
南笙抿着碗沿。去年当掉最后那件织锦缎旗袍时,母亲曾说“虞山派不靠衣冠立身”,此刻却把尊严都缝进了竹叶的七十二道丝缕。
镜中人裹在澹园新竹般的碧色里,消瘦的锁骨盛着漏进窗的晨曦。
母亲突然伸手替她正了正衣领。常年浸泡在中药里的指腹粗粝如松烟墨,抚过脖颈时却轻得像《幽兰》的散音:“你爹常说……琴在匣中……亦要沐风听雨。”
南笙走下台阶,街对面中医馆排队的老人佝偻如琴弓,她忽然想起母亲凌晨伏案的背影——那件旗袍的每一针,都在替她说:“我的女儿,合该站在光里。”
周六下午,南笙提前半小时就站在了楼下。
她在零下五度的朔风里站成一支伶仃的竹,米色羽绒服洗得白,袖口磨破的毛边下隐约透出浅碧色杭绸旗袍的竹叶纹,晨雾在睫毛凝成冰晶。
沃尔沃poo特有的引擎声碾碎寂静时,她下意识将开裂的羊皮手套往袖管里藏了藏。车窗降下瞬间,雪松香混着古籍库房的檀木气息扑面而来,陈逾明握着方向盘的指节泛着青玉螭纹袖扣的冷光:“后座有车载暖毯。”他目光掠过她冻得紫的指尖,“琴房恒温系统今早调试过了。”
南笙拉开后座车门的动作轻得像触碰古琴冰弦。她记得谢烬夜说过,陈逾明的副驾驶只坐过许悦萱。后座真皮座椅上叠着墨绿羊毛毯,角落里塞着药袋——华法林钠的铝箔包装在雪光中泛着冷蓝。她忽然瞥见副驾驶座缝隙里半枚银杏书签,金箔边缘折射的光刺痛了眼。
“祖父新得了武夷岩茶。”陈逾明递来保温杯,青瓷内胆上刻着澹园紫藤纹,“说是比雪水煮的君山银针更暖胃。”车载音响流淌出《潇湘水云》的钢丝录音,正是她十五岁在澹园弹奏的版本。
澹园的青砖黛瓦间藏着百年风雨。南笙跟在陈逾明身后,望着他挺拔的背影,忽然想起十五岁那年的澹园。那时他也是这样走在她前面,银匙接住墨滴的瞬间,连时光都变得温柔起来。
“祖父在琴房。”陈逾明在垂花门前驻足侧身,“当心石阶。”
南笙踏过结霜的垂花门石阶时,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竹叶纹。三年前父亲跪在琴前吐血的画面随寒气涌来,却被廊下暖炉的炭火声骤然掐断。
陈逾明推开雕花木门,檀香混着古籍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五恒系统抚平了满身寒气。
陈老校长正在整理一卷泛黄的琴谱,听见脚步声抬起头:“这位就是……”目光在南笙身上停留,“澹园那个小姑娘?”
南笙愣在原地。她没想到陈老校长还记得,记得那个在九霄环佩琴前弹《潇湘水云》的十五岁少女。陈逾明也转过头,目光在她和祖父之间来回,像在寻找某个失落的谜底。
“来得正好!”老人直起身时圆框眼镜滑到鼻尖,“逾明非说新收的雪水煮茶更清冽,我看不如你爹用竹根水调的松烟墨香。”陈老校长笑出满脸皱纹,仿佛司法拍卖的鎏金槌从未砸碎过什么。
琴房窗棂糊着新换的桑皮纸,九霄环佩琴在无紫外线的暖黄色柔光里流转包浆。南笙望着琴额“虞山清韵”的刻痕——那道父亲用朱砂补过三次的裂口,此刻竟被鹿角霜养护得温润如初。
“你爹当年补这道断纹,”陈老校长用麂皮轻拭琴腹,“非说要用惊蛰那天的晨露调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老校长的目光在暖黄色柔光中凝成琥珀色的暖意,苍老的手指抚过九霄环佩琴的断纹:“这曲《潇湘水云》,自你祖父和父亲走后……”老人忽然摘了老花镜,霜白的眉宇间浮起追忆,“连檐角的铜铃都不肯再应和了。”
南笙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竹叶纹,那日父亲呕在琴弦上的血珠仿佛又渗进绸缎经纬。陈逾明捧着霁蓝釉茶盏立在雕花槅扇旁,青玉螭纹袖扣映着柔光,在她低垂的睫毛上投下细碎星斑。
老人忽然从陶罐里掏出油纸包,苏式荷花酥的甜香混着松烟墨气漫开:“尝尝,你及笄那年弹完《潇湘水云》,可是偷吃了半匣子。”
陈逾明无声递来霁蓝釉茶盏,武夷岩茶在雪水里舒展如鹤翼:“祖父特意将室温调到二十度,说这样丝弦才不会僵。”
南笙低头啜饮,现杯底沉着两粒红枣——母亲总说她气血不足。
“逾明也来听。”老人忽然轻叩琴台,惊得鎏金香炉腾起一缕青烟,“你十二岁时为听这曲,可是打翻了整匣松烟墨。”
陈逾明身形微滞,藤椅在青砖地上拖出绵长的吱呀声。他腕间未戴惯常的崖柏珠串,冷白的皮肤上留着浅浅的檀香渍,像是特意洗去了什么旧痕。
南笙闭目调息时,嗅到空气中混着陈年松烟的气息。
“《潇湘水云》的跪指泛音”老人翻开泛黄琴谱,“你祖父说这技法要等……”
“要等琴木饮足三冬霜。”南笙突然接话,跪坐蒲团的姿势与父亲当年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