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身量要比家养的毛驴还大,医治起来比较困难,工作量十分庞大,为了不耽误早就约好的正经事,杨星野只能自己开车去接白书彦,两个人一起去和张娇茜还有阿尔斯兰见面。
虽然已经立秋,可阿勒泰的太阳还是依依不舍地很晚才会落山,杨星野他们一行四人选择坐在了店外,借一点送爽的秋风。
在见面之前,大家相互之间对彼此的身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经过杨星野的一番介绍,很快相互熟悉了起来。
张娇茜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又健谈,先从总体上介绍了一下阿勒泰地区的总体发展状况和产业集群。
她不愧是专业搞宣传工作的,一番话说得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给在场的所有人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阿尔斯兰从没有做过这种事情,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紧张和拘谨,听着张娇茜用她略带四川普通话的口音把自己家乡的特色娓娓道来,他也慢慢放松下来,拿好准备好的材料,开始他对于阿勒泰这个号称“沙棘之乡”
的名产品——大果沙棘,所做的详细介绍。
阿勒泰的大果沙棘是“地理标志产品”
,但相比于哈密瓜,库尔勒香梨等等这样脍炙人口的地方名产,目前还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
沙棘是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根蘖萌发力强,具有改良土壤、独木成林的特性,且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耐风沙,具有较高的医药、保健等经济价值。
研究发现,沙棘含有沙棘黄酮、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癌症等有预防保健作用。
最早新疆等西部省区开始发展沙棘产业也是因为其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分适合在西部省区栽培发展。
阿勒泰作为“沙棘之乡”
,所盛产的大果沙棘具有果粒大、品质好、产量高、出油多、无刺等特点。
沙棘浑身都是宝。
它们可以被加工成原浆、冻干粉、果油等产品。
这些产品可以用作沙棘有效成分提取、沙棘药品、日用化妆品开发。
不仅如此,沙棘加工后的果渣能制成饲料,沙棘枝条粉碎加工后可以作为上佳菌菇基质,落叶也能加工成有机肥,甚至沙棘木材也可以进行加工利用……
阿尔斯兰准备得十分充分,几分钟之内就能让听众对沙棘这种植物产生一个大概的了解。
介绍完了沙棘,阿尔斯兰又拿出另一张纸:“下面这些是我经过调查发现的我们的沙棘产业发展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可能说得不是很专业,希望张娇茜同志还有大家能提供宝贵的意见。”
目前阿勒泰地区依托沙棘产业在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但其产业发展仍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是加工能力不足与产品同质化。
目前的沙棘产业还是初级加工主导,附加值低。
当前沙棘加工以原浆、果汁等初级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如保健品、化妆品原料且产品种类单一,缺乏多元化创新。
技术研发滞后。
虽然部分企业虽然通过科技合作提升了工艺,但整体产业在提取技术和产品创新上仍落后,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第二是冷链物流与运输瓶颈。
沙棘鲜果皮薄易碎,需速冻储藏,但阿勒泰地区冷库容量有限,鲜果储藏,冷链设施缺口大。
此外,运输成本高县域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外销依赖长距离运输,导致果品损耗和成本增加,制约市场拓展。
第三是采摘效率低与机械化程度不足的问题。
沙棘果柄短、成熟不一致,传统人工采摘效率低、破损率高,且损伤植株,影响次年产量。
机械化设备十分缺乏。
尽管国际上有机械振动式、气吸式采收机,但本地适用性不足,尚未形成规模化机械采收体系。
第四是市场认知度与品牌建设薄弱的问题。
调查显示,多数消费者对沙棘产品仍感陌生,尤其是非原产地市场,复购率依赖保健功能的宣传,而非品牌忠诚度。
企业规模小、同质化严重,缺乏全国性龙头品牌,导致市场渗透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