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力:“……”
张奶奶一巴掌抽在张耀东脑瓜子上:“别听这小子胡咧咧。这村里以前都姓李,后来战乱死绝了,张家祖宗逃荒到了这里,定居下来……
虽然祖祖辈辈繁衍整个村子几乎都姓张,但村名没改。”
顿了顿,她又说道:“虽然东子的爷爷不在人世,但他太爷爷还在,老家还有一大帮的亲人。
于情于理,咱们都该回去一趟。”
当初,她的儿子张老蔫儿依靠着自己奋斗进了城,后来把她也接了过来。
但张家的根儿和大部分人,都还在张家庄。
“回去是一定要回去的,但奶奶你们就别跟着了。我爸妈哥嫂工作忙,您身子骨也不好,路途遥远的。”张耀东说道。
“我不回去这不合礼数。”张奶奶犹豫。
“您又不是不知道,太太不挑理儿的。”
张奶奶最终还是答应了。
“到时候我跟力力去就行。”张耀东一锤定音。
郝大力乖巧点头:“那等订好了回去的日子,我就跟所里请假。”
张奶奶对这个孙媳妇儿很满意,虽然话不多,但是个知道礼数的。
两个新人分别跟两家人见了面之后,双方的长辈又在一起坐了坐,就定下了结婚的日子和章程。
为了避免下乡,张耀东和郝大力需要先向郝大力的上级打报告,而后领证,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夫妻。
至于婚礼,因为程序繁琐要筹备,则是定在了腊月二十五。
张奶奶偷偷藏着的黄历上写着呢,这一天宜嫁娶,是个好日子。
领证这天一大早,张耀东就朝着四合院外走。
没骑自行车,因为被他爹骑走了。
张老蔫儿自从老被儿子抢走几次自行车后,痛定思痛,这几天每天早上六点就披星戴月骑车出门上班。
因为去的早,还要跟夜班的同事们一起多上一个多小时班。
张耀东对此表示,小了,他爹真的是格局小了……
这会儿,他大步流星地走到中院。
就看到于大爷罕见地没有扫地,而是拿着个小簸箕在挑选什么东西,看到他出现,还藏了一下。
这倒引起了张耀东的好奇心,他立刻凑过去:“于大爷,您干嘛呢?”
于大海见已经暴露,也就不藏了,把那个小簸箕露出来:“那啥,我有一个朋友托我帮他弄了点儿枸杞。
我寻思帮人帮到底,帮他给挑一下,晒干,回头他喝的时候也方便点儿,不是吗?”
于大爷自以为这番话说的滴水不漏,张耀东听完,却是眼神中精光一闪。
于大爷今年已经五十一,结婚三十三年,愣是一无所出。
江湖传言,说是于大妈不能生。
可看到这满满的一簸箕枸杞,他忽然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什么秘密。
“男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力不从心的,大爷您其实不用找借口,我都能理解。”他语重心长。
于大爷脸色漆黑如墨,慌乱地解释:“瞎说什么呢你?我身体倍儿棒!!
这东西不是给我自个儿买的,真是帮朋友带的。”
看到张耀东那怀疑的,仿佛能看透自己内心的眼神,他心慌的一批,再三重复道:“真是帮朋友带的,你大爷我压根儿用不到这个。
也就是我那个朋友身体虚,在炕上总是一哆嗦的功夫,就鸣金收工,我也是看不下去,才帮帮他。”
张耀东打断他:“其实枸杞的作用一般,大爷您那个朋友要是真想重振雄风,得双管齐下。”
双管齐下??于大爷立刻激动了:“怎么个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