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伏羲王朝时代在哪一年 > 七十一筏行河上(第1页)

七十一筏行河上(第1页)

太昊在抑郁和病痛的折磨中渐渐熄灭了生命之火。太昊临崩前,想想自己已长大的四个儿子,摇了摇头,为避免四子争位之事,太昊将部族首领的大位传给了小女儿昊嬟。太昊对自己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并没有完全的把握。但却想有一个平稳的过渡。迷蒙中,太昊又想起了昔日的一件重要的事:在先主师嬟去世的当天晚上,女人街育婴区的一位孕妇生下了一名奇特的女婴,女婴出生前突然间红霞满天,一瞬间,育婴区便传来了响亮的婴儿哭声,据说女婴出生时身上罩着一层光环,而且女婴生下来就会笑。人们惊恐,认为女婴是先帝转世,在场所有的女人都齐刷刷地给女婴跪下了。这个女婴就是昊嬟。

只是在昊嬟眼中,父亲太昊在临崩前用手直指着东北方,却是明白父亲希望自己有一日能将中央部落重新迁回大汶的。昊嬟知道现在大汶周围现在是由自己的几个兄长分别控制着,就算是自己以部族首领的名义迁回去,也只会是兄长们的傀儡。因此唯有自己将中央部落的实力增强,只有到自己可以压制住诸位兄长的时候才是自己风光回迁的日子。

另一方面,当四个兄长得知部族首领传给自己最小的妹妹的时候,却也服气,毕竟社会和部族的人们还是崇拜女性的。而对于重来说,重建祝融部落,制定规矩,让祝融部落完全听从自己和“王”室的命令才是当下最重要的。而对于王子该来说,整合羲和部等部落,增强自己的势力也是当务之急。昔日太昊以三子修和四子熙共主北方水星,号为玄冥,负责北方辰星的观测。对于由于共工部大行伯而收纳的封戎部落等,因为刚经过的拳乱和内战,也需要安抚,一时竟也无遐去争夺部落首领的位子。就在这样的实力平衡之中,天下算是又平和了。

而昊嬟已经看到,在中原以及东部的几条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的,因此如果能有一支在水上飘浮的队伍,顺流而下,你近岸可以击他,而他不能在水中击你,则可以容易得多。因此她日夜都在思考着能将人飘浮在河上的方法。一日,昊嬟正沿着宛丘附近的北汝河行走着,突然看见河中有一个男子正扶着一根竹木凫水游向岸边,不禁驻足看着。

木筏的发明源于南方多河流地区,最初可能是发现人落水后可以抓住浮木而存活,然后就有了成排的木头或竹子做成的木筏。

等到来人游到岸边,昊嬟问了下来人的情况,将人救上岸后,便开始研究起这根木头来。按着人们此前制作葫芦舟的经验,人们制作木筏选用了连根拔起的小树。因为结实坚固,不会腐烂,或者用枯死的树干的顶技。油桶或能够瀑浮的物体可以用来支撵木筏瀑浮。《宋史·职官志五》:“汴河上下锁,蔡河上下锁,掌收舟船木筏之征。”《元史·塔思传》:“塔思命造木筏,遣汶上达鲁花赤刘拔都儿将死士五百,乘筏进击。”明沈德符《野获编·河漕·关陕三边饷道》:“即今盐船木筏,往来无滞。”清周亮工《张林宗先生传》:“水灌城,先生急取所著诗文若干卷,自负之,至其内弟和玉炙家,结木筏登之。”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

渐渐地人们发现用竹子比用木头能更好地漂浮在水中。于是一般的木筏开始改成了竹筏。中国有悠久的航海及造船的历史。考古证明,至少在7000年前,中国已能制造竹筏、木筏和独木舟。最早的竹筏是由多根竹竿捆扎而成的竹排,沿江河顺流而下,也可以用桨、橹、篙来推进。竹筏用真竹配加刺竹捆扎而成,小筏用5~8根竹,大筏用11~16根。一般的竹筏长约三丈,宽数尺。竹子的粗端做筏头高高翘起,细端做筏尾平铺水面。

由于竹筏的制较耗工,于是,昊嬟成立了一个专门制作竹筏的地方。

现在人们是这样制作竹筏的:

1、制作竹筏,毛竹取材很讲究,首先是竹材必须使用较老的毛竹(竹竿表面呈淡黄色)、通直、粗大、无破裂。

2、尽量选择冬竹,将选好的竹材抗下,去掉枝叶,留下较粗的部分(注意一定不能将竹筒破损)。

3、将砍倒的竹材用劈刀截成合适的长度。

4、竹筏主体材料准备好后,准备辅助材料。需要三至四根结实的较细的竹子,用于竹筏的支撑架构。(直径在5厘米左右,硬度足够高的才行)

5、以上材料都收集好后,就进入下一个步骤,竹筏的扎制。

6、将第四步准备好的竹材整齐地排列平坦的地板上。

7、排好后,收起一部分竹料,留约34根竹料,将竹筏骨架约3根,每隔1米一根,与竹料呈直角用绳子固定。

8、用绳子固定好支架与竹材,一个竹排就诞生啦,注意:绳索绑定要采取双层绑定法。

9、将制好的竹筏放入浅水区进行浮力测试,否则有生命危险。如果浮力不够,需要增加浮力辅助块,如大块的泡沫板、充气轮胎、密闭空桶等。

10、测试成功的竹筏(浮力足够、竹筏捆绑扎实),才能使用。

几千年以来,竹筏的制法没有多大的改变。在武夷山至今仍做着竹筏并有些供不应求的竹筏制作工场如果说。

竹筏历来是江南水上的重要运输工具。《载敬堂集》:“竹排;竹簰;竹筏,又称筏儿,简称筏,其物一也,古来为水上运输重要工具,也是代替桥梁渡水之要用。”《碧溪观渡》诗:“雁荡山娇溪亦好,滩斑岸诡倒峰高。渡工浮筏时横绝,碧水油油欲没篙。”同时,古朴原始的小竹筏也构成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景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浙江、福建、广西旅游系统相继启用竹筏,在风景如画的江面上开展竹筏漂流旅游。竹筏漂流成为时尚旅游活动。乘着竹筏,顺着水的方向往下漂,身后的喧嚣渐行渐远……这感觉,是不是像在一个甜蜜的梦里?漂流,其实就是做一朵云。

在昊嬟和眼中,没有行筏河上的浪漫,有的,只是人们在河上捕鱼的更方便和由十几支乃至几十支竹筏在河上的浩浩荡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