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去,出言唱反调的居然是魁叔。
赵暮云身边的韩忠大声质问道:
“为何不可?难道你们只想苟活在着戈壁里吗?如此大好机会,为何不为自己拼一把?”
“就是,折兰王的大军都去了朔州,草原空虚,正好可以攻其不备。”唐延海也帮腔道。
二叔等人听到赵暮云的话,早已怦然心动。
但魁叔这样出来泼冷水,的确让大家很是扫兴。
他们几个一脸不悦道:“老五,赵什长的话没错,这的确是我们乌丸人走出戈壁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一人反对也无效,乌丸族的事务是我们五个人一起决定。”
桓那雪更是一脸迷惑。
向来无条件支持和照顾她的魁叔为何会在大胤的使者面前出言反对呢?
“魁叔,我觉得赵什长说得十分在理,现在趁着折兰王南下与大胤作战,正是我们帮助大胤打败鞑子,夺回束勒川的好时机,你为何反对呢?”
魁叔不紧不慢说道:“赵什长,听您的意思,您会带着我们先是去袭扰折兰王后方,然后再去围堵朔州的折兰王大军?”
赵暮云不知这个魁叔葫芦里卖什么药,于是点点头。
“那你需要我们出多少兵马?”魁叔又问。
“当然越多越好!”赵暮云想了想道,“不知贵部能出多少人?”
“我们现在整个部族仅有一千户,经过刚才一战,仅剩三百青壮。”魁叔脸色黯淡。
“三百就三百,虽然少了点,但只要跟着我,定能发挥最大作用。”
赵暮云无比自信说道。
“可这三百人却是我族最后仅有的青壮男丁,若是有什么闪失,我族将一蹶不振,甚至消亡。”
魁叔悠悠道,“我也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我们输不起,必须谨慎行事。”
“魁叔,刚才在一线天你也看到了,赵什长和他的麾下士卒的能力!”
“即便我们没有出现,他们也能将这一百鞑子消灭。”
“他们是大胤来的使者,给我们带领大胤皇帝的诏书,他们是来帮助我们部族的,我们应该无条件信任他们才是。怎么能因为担心伤亡就不跟鞑子作战了呢?”
虽然魁叔是为了部族着想,但当着赵暮云等人的面这么说,的确有些不妥。
桓那雪当即愤然反驳。
魁叔心里一阵腹诽:这丫头,之前在那一线天的时候,还说让他们和鞑子打个两败俱伤好渔翁得利。才过了多久,她便胳膊肘外拐,帮起大胤人说话起来。
面对桓那雪的愤慨,魁叔脸上淡淡一笑。
二叔等三人听了魁叔的话,若有所思。
“那雪,并不是我们不信任这位赵什长,只是我们也得为部族考虑。你五叔说得有些道理,我们的确不敢冒这个险。”
随后,二叔也表了态,跟魁叔站在了一起。
“想要争取生存的权利,想要报仇雪恨,哪不能没有牺牲呢?”
没想到这几个老家伙不肯出兵,赵暮云有些失望,但还是尊重他们的选择。
既然在北狄折兰王的眼皮底下,能有乌丸人藏在这里,那也一定还有其他不屈服于北狄人的异族部落。
另外这三州之地,应该还藏有不少当年迁徙并定居于此的大胤人。
在大胤军队撤走之后,他们来不及走,或散落草原上,或被俘虏成为了鞑子的奴隶。
赵暮云自然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些力量,都是他可以争取和发掘的。
“既然我们把诏书和金印已经送到,那使命也已经完成。”
“今晚多有打扰,明日一早,我们便离开这里。”
说完,赵暮云手一拱,叫上韩忠和唐延海两人,准备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