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文宣堂和国子监的校考结果都是京城人们最关心的事情。
因此这一天来看榜的人众多,除了参与校考着急看名次的,还有许多人来看热闹。
毕竟今年文宣堂校考可有意思得多,听说那刚回京的祁大小姐也参加了,连字或许都不曾识得的大小姐,这不是上赶着自取其辱嘛。
他们倒是想看看,这位凭空出现的丞相千金是不是垫底。
贴红榜的人挤过众多人群,这才到了张贴的地方。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几乎都集中在那张红榜上。
待这人手脚利落地贴好后,人们纷纷往前探去,都争着看清楚些。
有眼尖儿的先看着了榜首的名儿,却是揉揉眼睛,以为自己看走了眼。
后头的挤不上来,七嘴八舌地问榜首是谁。
有人回道:“国子监榜首,贺景逸!”
居然是贺家!众人还没来得及惊讶,又听得前头的人惊异地喊道:
“文宣堂,文宣堂的榜首是!”
“是谁,快说啊!”后头的人嚷嚷道。
“祁相千金,祁逢!”前头的人将眼睛擦了又擦,确定没看错,这才大声回应道。
文宣堂榜首居然是祁家那个离京九年的女儿祁逢!
这件事如刚到盛京的的秋风一般,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
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异议,但文宣堂的校考一向公平,他们也不能说祁逢舞弊。心里有猜忌的,等到中午便没了忿忿。
因为祁家让平日教导祁逢的夫子出来作证了。
祁逢的日常功课做得很优秀,以这种水平夺得榜首并不奇怪。更何况那位夫子是文宣堂以前的老师,威望颇高,他出来作证,很难不让人信服。
于是祁逢在乡下努力读书,自学成才的故事就这样被百姓们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一时间,祁逢名满京城。
除此之外,等人们终于提到了国子监的榜首贺景逸,才想起祁家和贺家的关系。
祁逢的生母贺鸣秋,不正是贺家的嫡女么!思绪回溯,人们也记起了病逝于乡庄的祁大奶奶。
如此说来,祁逢天资聪慧或许并不奇怪,其生母可是当年文宣堂六艺的魁首!
祁逢的哥哥祁礼不也是前几年的国子监榜首吗?如今两科分考,对她来说还不是探囊取物。
有聪明的琢磨到了什么:“那这么说,祁贺两家可是出过双魁!”
寻常世家,怕是培养出一个榜首已是很了不得,这祁相竟这般好命,生了一对双魁的儿女。
这等传闻,一下成了盛京城百姓的谈资。
自然也传到了摄政王府里头。
甘南听得那小厮将那榜的名次一一说来,哟了一声,朝身边人道:
“老狐狸命真好,这回祁大小姐可算是名满京城了。”
“你说这京城第一才女的称号,她担不担得?”
被他问到的邬沉不置可否,面带嘲笑:
“论城府,倒是能称第一谋士。”
甘南爽朗的笑起来,调侃道:
“怎不见你请她当谋士?”
邬沉偏头,悠悠道:
“你若是请回去,甘家的铺子全都能被她算进去。”
还是被卖了帮她数钱的那种。
甘南切了一声,不认同也没办法,祁逢连祁家都能骗得团团转,他可不敢请她。
甘家都能给她干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