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府的选址敲定后,工部的官员彻夜不眠的画了施工图,进行了经费预算。
以及通海到平遥,通海到花溪两条道路的勘察,绘制,规划做出预算。
就这两项已经要不下三十万两银子。
庄姜在禀报过公主之后,呈请了工部尚书关岐嘉大人。
关大人这才把预算转交给了户部尚书耿卫平大人。
耿大人早朝时,就把预算递交到了帝王面前。
“三十万两?”兵部尚书惊呼,这境外遇敌,战火燎原的时候,户部可没这么大方。
他们也不敢这么大开口。
这小小的一个徐州,下辖不过三个县,开口就要三十万,这未免太过荒唐。
兵部尚书刘维汉也不是对长公主有异议,只是相比之下,就觉得心理有些失衡。
户部可是掌管国库的,这三十万出去了,别地方自然就要被缩减。
“这是根据工部做出来的经费预算,刘大人可要看看?”户部尚书耿卫平面色如常,只是从袖袋里掏出厚厚的图纸,以及相应的数据。
若是刘大人想要看看这钱花在哪里了,他绝不私藏。
“臣接到徐州知州陈睿的上书请愿,那通海县贫瘠,交通不便,若是不打通道路,想要改善那是很难的。臣担心陈大人年纪尚轻不足以辨别,故派了庄侍郎亲自带人去勘验,那通海确实是贫瘠,哪里有我天朝万万百姓,三十万两属实数目不小,不管用在哪儿,都是为了百姓苍生。”户部尚书耿大人说的冠冕堂皇,这背后要是没有皇帝下旨让怀庆公主督办徐州迁府一事,谁信?
既然有了圣旨,那就意味着这迁府一事是皇帝同意的。
谁会在这个时候触帝王霉头。
更何况,那死而复生的怀庆公主奉旨督办,这户部要是不给钱?
想想当年怀庆公主稀里糊涂就从齐王府借了三十万担粮食,三言两语就把吏部的唐侍郎一家送到千里之外。
这可不是太子那么温和的人。
“父皇,儿臣斗胆,这迁府修路都是造福百姓的好事,这钱不管花多少都应该,只是这三十万两确实数额巨大,户部这些年也是举步维艰,连年征战,天灾不断,若是这么一大笔钱全都砸进去了,可否保证后续不再需要划拨,若是这三十万两是包括所有费用,儿臣不敢妄议,若是后续还有,还请父皇三思。”乾王楚烨杨看了看没人再出声的朝堂,先前一步,开了口。
一直保持沉默的沈抑尘眼神幽暗的看了看乾王。
这样的人,如此的沉不住气,能坐上那个位子吗?
“那乾王的意思?”帝王神色不变,好似对于乾王的敢于直言还有些欣慰。
“儿臣建议,可先行划拨十万两过去,后续根据进度再进行划拨,户部也好根据国库情况进行调整,这样两边都不耽搁,不是更好。”乾王自以为很聪明,实则不少大臣再听到这个建议的时候,不约而同的垂,只因为他们眼底的轻蔑和嘲笑不能让人看见。
十万两,说的好听,先去十万两,后续再看情况划拨。
谁都知道,这事情,一旦不能一次性做到位,后续就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尤其是经费,一次性到位就到位了,若是到不了,别说后续,就是后半辈子,都不大有可能。
三十万两的坑,直接缺了二十万两,还让怀庆公主督办。
这就相当于变相的让怀庆公主自己想办法去补这二十万两的缺口。
这用心……
“乾王提议众爱卿觉得如何?”帝王杨声问道,俯瞰底下各公卿重臣,没有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