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丑女医妃是什么 > 第93章 大宁风云 税乱与谋局(第1页)

第93章 大宁风云 税乱与谋局(第1页)

朝贡队伍离去后,大宁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朱权并未因此松懈。身为宁王,他肩负着当地民生的责任,还掌控着一定的军事力量,负责大宁地区的军事防御。在他脑海里,大宁的展布局清晰明了,每一项事务都关联着整个地区的兴衰。

近期,他将精力投入到商业扶持计划中。与谋士们商讨时,他总是能迅抓住重点,提出关键问题。面对商业扶持基金的细则制定,他条理清晰地指出:“启动资金的来源要多元,不能只依赖王府库银。富户和商户的募集要讲究策略,先梳理出大宁最具潜力的商业项目,以这些项目的前景为吸引,说服他们投资。”在简化商业审批流程上,他又敏锐地察觉到:“设立专门机构虽好,但要防止流程空转,务必明确各环节的时限,逾期必有惩处。”在他的主导下,商业扶持计划稳步推进,细则逐步完善。

一日,朱权正在书房中审阅关于商业扶持基金的文书,王府总管常晏匆匆走进来,神色有些焦急。“王爷,”常晏拱手说道,“刚刚接到消息,有几个商户联合起来,拒绝按照新的税收政策缴税,还在集市上煽动其他商户一同抗税。”

朱权放下手中的文书,眉头微微皱起,短短数秒,脑海中便快闪过多种应对方案。“知道是哪些商户吗?为何突然如此行事?”

常晏回道:“带头的是城中颇有势力的绸缎商马福和粮商赵富。据说他们联合的这几个商户,大多是受新税收政策影响较大的。新税不仅增加了商税,田赋调整连带运输成本上涨,加上徭役摊派加重,他们实在难以承受。他们觉得朝廷和王爷并没有真正考虑他们的难处,对之前安抚的说辞也不再相信。而且宝钞越不值钱,可上头收税还非得收宝钞,商户们拿着贬值的宝钞去缴税,损失巨大,却又无可奈何。”

朱权沉思片刻,权衡利弊后说道:“此事不可轻视,若不及时处理,恐会引更大的混乱。你即刻派人将马福和赵富请来王府,我要亲自与他们谈谈。记住,务必态度温和,不要激化矛盾。”他心里清楚,此刻强硬镇压绝非良策,唯有深入了解商户诉求,以理服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常晏领命而去。朱权靠在椅背上,心中暗自思忖。洪武年间,宝钞无准备金行,朝廷为应对财政需求大量印制,导致如今严重贬值,百姓苦不堪言。且大宁地处农牧交错地带,税收本就复杂,新政策却未充分考虑。大宁作为北方军事要地,战略意义重大,如今既要维护朝廷税收政策的权威性,又要照顾到商户的合理诉求,还要兼顾军事防御,着实棘手。但朱权眼中闪过一丝笃定,过往处理复杂事务的经验让他坚信自己能找到破局之法。

不多时,马福和赵富被带到了王府书房。两人见到朱权,虽行了礼,但神色间仍带着一丝不满与倔强。

朱权看着他们,神色温和,语气亲切地说道:“两位不必拘谨,今日请你们来,是想听听你们对于新税收政策的真实想法。本王深知这新政策给你们带来了困扰,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自洪武爷开国以来,咱们秉持‘三十税一’,如今大宁这新税收,诸多细则与本地实情不符,本王已在着力解决。如今宝钞贬值,实乃无准备金行、大量滥所致,朝廷也在想办法应对,只是需要些时日。”他边说边仔细观察两人的神色变化,捕捉他们细微的情绪反应,适时调整自己的言辞和态度。

马福上前一步,鼓起勇气说道:“王爷,我们这些小商户,本就靠着一点薄利维持生计。这新税收政策一下增加了这么多税赋,运输时还被征调徭役,生意根本没法做。之前说会向朝廷反映,可我们至今也没看到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实在是对我们不公平。如今在这大宁,大家都更愿意用铜钱交易,可缴税非得宝钞,我们只能高价去换,这一来一回,利润全没了。”

赵富也接着说道:“是啊,王爷。如今宝钞贬值,生意本就难做,这税赋一增,利润更是微薄。上头只收宝钞,我们拿着这越来越不值钱的宝钞,却换不来等值货物,再这样下去,我们恐怕都要关门大吉了。”

朱权微微点头,心中已然有了进一步的盘算。他说道:“你们的难处本王都明白。之前已派人向朝廷呈交奏章,详细说明了大宁的情况以及商业扶持的计划。相信朝廷很快就会有回复。而且,这商业扶持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设立商业扶持基金,就是为了帮助像你们这样的商户度过难关。只是商业扶持计划,也得在朝廷对商业管控的大框架内施行,往后会想法子,在市籍管理上给大家行些方便,放宽些经营时段,让大家能多些生机。大宁作为农牧交错之地,农牧业税收本就有其特殊之处,本王也会向朝廷着重说明,争取合理调整。”他不仅表明了对商户困境的理解,还清晰阐述了后续的解决思路,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商户的心坎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马福和赵富对视一眼,眼中仍有疑虑。朱权见状,又诚恳地说道:“本王向你们保证,一定会为你们争取合理的税收政策。在这期间,还望你们能够配合,莫要再煽动抗税之事。若有任何困难,可随时来王府告知。我已命人着手调查里甲赋役不均之事,定会给大家一个公道。”这番话既安抚了商户情绪,又巧妙地提及正在解决的关键问题,展现出他对局势的全面把控。

两人听朱权言辞恳切,态度也有所缓和。马福说道:“既然王爷如此说,我们就再信王爷一次。只是还望王爷能尽快解决,我们实在是撑不了太久了。”

朱权说道:“放心,本王定不会让你们失望。”送走马福和赵富后,朱权立刻叫来王府长史周怀瑾。

周怀瑾匆匆进来。周怀瑾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入仕后凭借出色的政务处理能力得到朱权赏识,负责协助朱权处理王府各项事务。朱权对他说道:“此次税收争议和里甲制度执行问题紧密相连,你即刻去收集各里甲详细的赋役记录,暗中调查那些与大户勾结的里长、甲,收集确凿证据。我要在整顿里甲制度时,做到有理有据,一击即中。调查时,务必谨慎行事,不要打草惊蛇,以免引新的混乱。”周怀瑾领命而去。朱权心想,整顿里甲不仅能解决眼前税乱,还能为大宁长远稳定打下基础,这一步棋至关重要,必须走得精准。

与此同时,王妃张氏也在为王府的一些事务忙碌着。她得知王府的丫鬟们近日因为工作安排的问题有些怨言,便将负责管理丫鬟的嬷嬷殷念和贴身丫鬟桃夭叫到了房中,还特意传唤了负责内务管理的女官宋嬷嬷。

“殷嬷嬷,桃夭,宋嬷嬷,我听说丫鬟们对近日的工作安排有些不满,这是怎么回事?”王妃张氏轻声问道。

殷念微微皱眉,说道:“王妃,是这样的。最近王府事务繁多,尤其是在接待朝贡队伍期间,人手有些紧张,所以对丫鬟们的工作安排做了些调整。有些丫鬟觉得自己的工作量增加了,而待遇却没有相应提高,所以有些怨言。虽说咱王府向来遵循规制,可这临时变动,到底还是让大家辛苦了。”

桃夭也点头说道:“是啊,王妃。大家虽然都尽心尽力地做事,但心里难免有些委屈。”

王妃张氏思考片刻,说道:“我明白大家的辛苦。咱王府有规制,可也不能让大家寒心。宋嬷嬷,依着府里规矩,这段时间丫鬟们的额外辛劳该如何犒赏,你最清楚,和殷嬷嬷合计合计。殷嬷嬷,你去统计一下这段时间表现出色的丫鬟,给予她们一些额外的赏赐,比如布料、饰之类的。同时,重新调整一下工作安排,和管事儿的太监、女官们都商量着来,尽量做到公平合理,让大家的工作量均衡一些。”她的安排既遵循王府规制,又充分考虑到丫鬟们的感受,妥善地解决了问题。

宋嬷嬷欠身行礼道:“王妃放心,按府里旧例,有大差事时,表现好的丫鬟该有额外月钱和赏赐,奴婢这就和殷嬷嬷安排。”

殷念应道:“是,王妃,奴婢这就去办。”

王妃张氏又说道:“还有,平日里你们也要多关心一下丫鬟们的生活。大家在王府里都是一家人,要相互照顾。咱们行事,也得依着程朱理学的道理,存天理,讲和睦。”

桃夭笑着说道:“王妃放心,奴婢们一定会做好的。”

处理完丫鬟的事情后,王妃张氏又想起了边境守军的物资筹备情况。她叫来王府总管常晏,以及负责采买调度的太监刘公公,询问道:“常总管,刘公公,之前让你们筹备的边境守军物资,准备得如何了?”

常晏恭敬地回道:“王妃,物资已经基本筹备齐全,包括粮草、衣物、药品等。只是在运输方面,还需要做一些安排。”

刘公公也上前说道:“王妃,采买时可费了些周折,如今物价波动大,尤其是药材,费了好大劲才凑齐。运输的车辆和人手也在安排,只是这路途遥远,还得考虑安全问题。”

王妃张氏说道:“运输之事不可马虎,一定要确保物资能够安全、及时地送到边境守军手中。刘公公,你经验丰富,运输路线和护卫安排你多费心。常总管,你从旁协助,调配好各方人手。咱行事得节俭,可这关系守军安危,该花的不能省。大宁的安稳,关乎整个北方防线,不容有失。”她的指示明确且周全,充分考虑到了物资运输的各个关键环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