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布丁阅读>丑颜医妃 > 第95章 洪武末年大宁风云 救灾税改与互市(第1页)

第95章 洪武末年大宁风云 救灾税改与互市(第1页)

洪武三十年的那个清晨,当大宁以北村落突洪灾的消息传入王府,朱权正在书房研读兵书,听闻此事,手中古籍“啪”地一声合上,神色瞬间凝重起来。他深知,身为宁王,一举一动皆受朝廷规制束缚,行事不可有半分差池。

他即刻传唤王府正五品长史周怀瑾。在洪武年间,王府长史负责王府的政令传达与各项事务的统筹管理,由朝廷精心选拔任命,需具备出色的政务能力与忠诚品性。朱权言辞恳切且条理清晰地说道:“怀瑾,此次洪灾关乎大宁百姓生死存亡,你务必依照朝廷规定的灾情报备文书格式,以最庄重、最严谨的措辞,将受灾村落、预估损失以及王府拟定的应急举措一一详述。行文间严格遵循‘咨’‘札付’等公文术语规范,不得有丝毫错漏。用最快的快马加急送往朝廷,同时选派王府中最机灵可靠的小厮,一路跟随文书,随时打探消息,一旦朝廷有回复,立刻飞奔回府禀报。”

周怀瑾领命而去,脚步匆匆,不敢有丝毫耽搁。朱权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心急如焚,却又不得不按捺住性子等待朝廷指示。在等待期间,他吩咐管家沈靖忠,按照朝廷过往应对灾害的惯例和规定流程,对王府应急粮仓的物资进行全面盘点和细致分类。沈靖忠带着仆人们,将粮食按种类、储存时间分类堆放,详细记录每一袋粮食的数量和品质;同时,对药材也进行整理,将易保存和易失效的药材分开,标注好功效和适用病症,一切行动严格控制在朝廷允许的预先准备范畴内,只等朝廷批复。

管家沈靖忠领命后,迅转身去安排各项事宜。朱权则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心中满是忧虑。大宁作为他的封地,百姓受灾,他深感责任重大。此时,他想起了王妃张氏,或许她能从内务管理的角度,给出一些安抚百姓的建议。

朱权来到王妃张氏的居所,王妃刚结束与嬷嬷殷念和丫鬟桃夭关于库房清查后续事宜的讨论。见朱权进来,神色忧虑,王妃心中一紧,忙问道:“王爷,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朱权将洪灾之事详细告知王妃。王妃听后,秀眉微蹙,沉思片刻说道:“王爷,救灾如救火,粮食和药材固然重要,但安抚百姓的情绪同样关键。只是咱们行事得万分小心,一切都得等朝廷的指示。不如先悄悄准备一些细软物资,一旦朝廷允许,便能迅送往受灾村落。”

朱权听后,眼中露出赞赏之色,点头道:“夫人所言极是,有你在,我便安心许多。只是行事还得谨慎,一切安排都需等朝廷批复。”

王妃微微一笑,说道:“王爷考虑周全,这是自然。只是救灾重建,恐怕需要不少人力物力,王府的物资储备……”

朱权明白王妃的担忧,说道:“先做好暗中准备,待朝廷准允,便立刻行动。我这就去和顾公、晏公商议,看看还能从哪些方面筹备物资,同时也得等朝廷对调用商业扶持计划资金一事的答复。”

朱权回到书房,顾爻和晏昭已等候多时。朱权将洪灾之事和王妃的建议告知二人,顾爻说道:“王爷,救灾乃当务之急。只是咱们行事需万分小心,切不可逾越朝廷规制。如今先等朝廷指示,再考虑其他。”

晏昭也点头表示赞同:“顾公所言甚是。咱们先做好记录和规划,待朝廷许可,迅行动。”

朱权采纳了二人的建议,不再贸然行事,只是安排周怀瑾密切关注朝廷动向,同时将受灾情况和王府的初步设想整理成详细的记录,以备朝廷询问。

终于,朝廷的回复传来。这期间,朱权每日都在关注消息,足足等了二十余日,才盼来朝廷的批复。原来,朝廷收到朱权的灾情报备文书后,先由通政司接收,通政司官员仔细核查文书格式、内容完整性以及用词准确性,确认无误后呈递给朱元璋。朱元璋召集六部尚书、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诸多机构的要员,以及一众大学士商议对策。大家从各地储备粮调配、其他地区可能的援助能力、灾地后续重建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经过多轮磋商和权衡,才形成初步处理意见供朱元璋参考,这才做出决定。批复中同意朱权的救灾方案,并拨付了一部分救灾物资和资金,还特别强调要妥善安置受灾百姓,确保社会稳定。

朱权立刻展开行动,王妃张氏亲自带领仆妇们,将此前悄悄准备好的衣物和生活用品送往受灾村落。每到一处,她都耐心安抚百姓,询问他们的需求。在王府前的施粥点,王妃也时常亲自监督,确保每一个前来领粥的百姓都能得到充足的食物。不仅如此,王妃还亲自为受灾的孩童们准备了温暖的棉被和简单的玩具,让孩子们在困境中感受到一丝温暖。

朱权则奔波于王府、商户和受灾地区之间。他亲自前往商户聚集地,在朝廷许可的情况下,号召大家捐款捐物。许多商户被朱权的诚意和责任心所打动,纷纷慷慨解囊。朱权还来到受灾地区,查看救灾进展,鼓励参与救灾的百姓和士兵。他亲自参与到搬运物资的队伍中,与百姓们一同劳作,百姓们看到王爷如此亲民,士气大振。救灾物资的放以洪武通宝铜钱和大明宝钞结算雇佣劳工费用,然而此时大明宝钞已出现贬值问题,百姓在接受宝钞支付工资时满脸忧虑,私下里议论纷纷,担心宝钞购买力持续下降。商户们在定价和交易时也顾虑重重,不少小商户坚持要求以洪武通宝铜钱结算,大型商户虽接受宝钞,但会根据宝钞贬值程度额外加价,导致物价波动,交易时常陷入僵持。朱权都安排专人详细记录这些情况,以便后续与朝廷商讨应对之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救灾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在物资分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混乱和不公平的现象。有百姓反映,部分物资被一些人私自截留。朱权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立刻下令彻查。他派遣王府正三品护卫指挥楚毅,王府护卫指挥负责王府的安全保卫,统领护卫军队,选拔标准极为严格,需武艺高强、忠诚可靠。楚毅带领一队护卫,对物资分配点进行严格排查。

楚毅领命后,迅展开行动。他通过调查询问、核对账目等方式,很快便查出了私自截留物资的人员。这些人中有一些是当地的地痞无赖,他们趁乱谋取私利。楚毅将这些人全部抓捕,带回王府审讯。

朱权亲自审讯这些不法之徒,他神色威严,怒声斥责道:“大宁百姓受灾,你们不思救助,反而趁机捞取好处,良心何在?国法难容!”按照洪武年间的《大明律》,盗窃救灾物资属于重罪,等同于“乘危打劫”,当以“常人盗”罪加等论处。这些人将被施以杖刑,情节严重者甚至会被判处徒刑,并追回所有赃物。审讯结束后,楚毅依照法定程序,将案犯和相关证据移交当地官府,由官府完成后续的判决和执行。最终,这些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截留的物资也被追回,重新分配给受灾百姓。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生,朱权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物资监管制度,确保每一份物资都能准确无误地放到百姓手中。

在救灾的同时,朱权也没有忘记与周边藩王合作开辟商路的事情。此前他虽有与辽王和燕王合作的想法,但并未私自通信,而是将合作意向和初步方案整理成详细的公文,通过朝廷规定的正式渠道,呈递给朝廷审批。待朝廷示意可以与藩王沟通后,他才在朝廷的监督下,与辽王和燕王展开沟通。藩王通信往来,由通政司负责接收、登记与初步审核,挑出内容可能敏感、不合规制的信件,交由锦衣卫进一步审查。锦衣卫凭借其遍布各地的情报网络与训练有素的密探,对信件内容逐字分析,确认无误后才允许信件继续传递。

顾爻从辽王和燕王处返回,带回了合作的初步意向和这些关键问题。朱权再次召集顾爻、晏昭等人,在书房中商讨如何推进合作。

顾爻说道:“王爷,辽王和燕王对合作之事很感兴趣,但在商路安全保障和税收分配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辽王担心商队在穿越边境时,会受到一些不明势力的骚扰,要求我们加强护卫力量;燕王则希望在税收分配上,能够获得更大的份额。”

晏昭分析道:“商路安全确实是重中之重,我们可以与辽王协商,共同出资雇佣一些经验丰富的镖师,负责商队的安全。至于税收分配,我们可以根据双方投入的资源和承担的风险,重新制定一个合理的方案。只是,所有这些商议结果,都必须先以咨文形式上报朝廷,待朝廷批准后,方能实施。”

朱权沉思片刻后说道:“二位所言甚是。顾公,你整理好我们的初步想法,通过正式渠道上报朝廷,同时明确表示所有合作细节需等朝廷批复。另外,继续深入调查牙行和官方贸易机构的运作规则和收费标准,务必做到心中有数,为后续与朝廷商讨提供详实资料。”在探讨商路税收分配时,也将货币因素考虑在内,分析了以宝钞缴纳税款对各方的影响,以及宝钞在长途贸易中的运输、兑换便利性问题。

就在朱权忙于救灾和商路合作事宜时,朝廷派来的户部云南清吏司员外郎李大人,会同多位朝廷官员一同来到大宁。李大人带来了朝廷关于大宁税收政策调整的初步方案,但此次税收政策调整,由多位官员共同商议和推进。

朱权与李大人及其他官员在书房中展开了深入讨论。李大人说道:“宁王殿下,朝廷经过多番商讨,初步决定在大宁实行新的税收政策。对于商业贸易,将根据不同的品类和规模,制定差异化的税率;对于农业税收,考虑到今年大宁部分地区受灾,将适当减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