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当时只说自己不习惯南方饮食,一个人住又不爱做饭,想让爸妈来新城市照顾自己。
家里有老人,还能将一大批来家里送礼和汇报工作的人拦在门外,毕竟老人休息得早,是个很好的借口。
叶守信和常月娥以为自己能给闺女帮忙,麻利地收拾包袱跟着一起南下了。
目前看来,这个决定还是不错的,除了偶尔念叨想家,老叶和常月娥在新环境适应良好。
当然,那台二手挎斗摩托车出了大力,这二老天天开着摩托车出门探索新城市。
爸妈又拌着嘴去厨房做饭了,叶满枝挎上吴峥嵘的臂弯说:“你再有两天就得回去,临走之前可得帮咱爸把摩托车好好检修一下!他现在可宝贝这台车了。”
吴峥嵘不满道:“我要回去了,你就跟我说这个?”
“哎呀,过不了多久又能见面。”
两人在不同城市工作,自然开启了异地生活。好在吴峥嵘有寒暑假,放假时间可以来这边跟她团聚一个多月。
而且军事学院与这边的军校有合作,他当了客座教授,每个月来给研究生讲一次课。
叶满枝偶尔也能借着出差的机会回滨江。
所以,他俩其实每月都能见面,对生活的影响并不大。
与他们相比,对有言的影响似乎要更大一些。
吴玉琢正是学习和奋斗的年纪,即使是寒暑假也要泡在实验室里,平时只能跟亲爹待在一起,很少能见到妈妈。
思及此,叶满枝说:“实验室就不能给有言放几天假吗?这次要是能跟出租车和妞妞一起过来就好了。”
吴峥嵘:“学校已经放假了,是你闺女自己不肯走的。”
叶满枝:“……”
好吧。
她看了眼手表,“时间差不多了,两个孩子应该快到了吧?”
“嗯,我跟小曹说过,一会儿让他们直接进来。”
听到院外有人声嘈杂,叶满枝推门走出去,来人正是二姐家的妞妞和三哥家的出租车。
她跟门卫小曹道了谢,拉着两个孩子进门问:“不会是在路上迷路了吧?怎么这么晚才过来?”
徐骊珠说:“火车站那边有大姐要拉着我们照相,我俩没经住诱惑拍了两张。等相片耽误了一些时间。”
叶满枝笑:“你小姨夫第一次来的时候,也差点被人拉去照相。”
两个年轻人到家就可以正式开饭了。
在饭桌上,叶守信问:“你们这次能待几天啊?我有辆摩托车,可以带你们去景点转转。”
“我来考察市场的,能多待几天,”叶起祥与小姑父干了一杯酒,接着说,“我妞妞姐可能要早点回去。”
他俩虽是一起南下的,但是出行目的并不一致。
妞妞姐是为了公事。
徐骊珠犹豫片刻,便在桌上直说:“我这次是带着单位安排的任务来的。滨江市委宣传部要拍一部系列纪录片《滨江记忆》,为国庆40周年献礼。”
叶满枝颔首:“拍个纪录片挺有意义的。”
“对,主要是记录建国40年,滨江市涌现的那些值得书写和记录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小姨,你在滨江工作了三十多年,能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吗?”
徐骊珠跟当初的小姨一样,在光明街道办工作,前几个月为了筹备国庆献礼,搜集整理基层工作的资料,她被借调到市委宣传部了。
叶满枝婉拒:“我已经不在滨江工作了,滨江还有不少先进人物,你们还是把宣传重点放在他们身上吧。”
“这档节目不是为了宣传,只是为了记录,根据时间线上的重要历史事件,邀请各领域的代表进行口述,还原那段历史。其实我们已经联系过不少老同志了,但是有些人走了,有些人失联,有的人记得不太清楚。”
这让他们的拍摄过程并不顺利。
她之所以会找上小姨,一方面是因为小姨在滨江工作的时间真的很长,而且她有记日记的习惯,也许会真实还原历史。另一方面,目前在这部纪录片中出镜的大多是男同志,女同志太少了。
这部纪录片要报送中央,参加全国优秀稿件评比,所以,在各方面,包括出镜嘉宾的男女比例,都要尽量协调好。
叶守信和常月娥一起眼巴巴地看向闺女,意思很明显,期待闺女能接受采访上电视。
自打闺女当了市里的领导,他们家的电视机使用率特别高。
他俩每晚都准时守在电视机前面看新闻。
本地报纸也订了好几份,凡是有闺女名字的报道,都被常月娥剪了下来。
叶满枝询问了采访重点,沉吟一阵说:“时间过去那么久,有些事情我也记不太清楚,可能还得借住当时的日记帮我回忆一下,那些日记本都留在滨江的家里呢。”
徐骊珠连忙说:“我们可以等!”
先拍其他人的部分,把小姨的采访放在最后完成也行。
“那就先等等吧,等我下个月回滨江再说。”
*